陈泽民:三全汤圆滚起来的财富雪球
几近于偏执的坚守
曾经有人这样嘲讽过陈泽民,“说穿了,一个推小车街头卖汤圆起步的,一毛几分勤扒苦做地熬出来,哪曾经历过资本市场的风起云涌。”甚至有股民一度声称要“远离家庭作坊式企业”。
确实,陈泽民在多种经营和资本市场上,鲜有大手笔的杰作,就连三全当年的上市都是历经波折。
据了解,早在2001年三全食品就开始酝酿上市。2003年,三全食品对外宣布,将力争成为全国首家上市的速冻食品企业。
但此后的几年间,由于阴差阳错,这个愿望直到2008年2月20日上午9点半才实现。
关于外界对扩张策略过于保守的质疑,陈泽民则有他自己的想法,他曾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强调,食品行业是一个良心行业,要想把一家食品企业做成百年老店,就要求企业必须有高的专注度。
陈泽民的野心,显然不是眼下这点利益能满足的。有两则这样小的故事,你多少能从中端倪出一些陈泽民做实业的态度。
一则说,曾经有一位经销商提货回去后,恰巧遇上当地大停电,有整整5天时间,货品因而出现质量隐忧,但该经销商为了挽回损失,准备强行上架销售。陈泽民在得知情况后,立刻重新给经销商发去了一批货,并召回此前的那批货物进行销毁。
另有一则说,有一次在生产过程中,一位工人在车间不小心打破了一扇门上的玻璃,陈泽民为了不造成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下令废掉了那一整批货。
习惯了在资本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或许瞧不上陈泽民这种老套的做法,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正是在陈泽民的坚守下,三全的品牌才能有今天这样的市场价值。
今年年初,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面制品大会暨第十一届冷冻与冷藏食品大会”上,陈泽民荣获“中国方便食品二十年特别贡献奖”,这或许就是对陈泽民偏执坚守的一种肯定吧。
人们常拿思念的李伟和陈泽民进行比较。前者在跟随陈泽民的脚步同时,大力开展多种经营和资本运作,让思念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www.cyone.com.cn/),就发展成为三全最大的竞争对手,并在2008年,“世界品牌实验室”推出的“中国500最具有价值品牌”排名中,一举超越三全。
陈泽民的坚守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只是在当时的环境下,纯粹的实业运作令企业短期内难以超越行业瓶颈。如果非要说陈泽民错失了什么,那就是他没有善用资本运营的手段来反哺实业。
顺利交接班成为典范
2009年7月2日,陈泽民辞去董事长一职。他的长子陈南由总经理调整为董事长,次子陈希则由副总经理调整为总经理。三全食品也完成了权力接替,公司“第二代领导人”走上前台。
近4年来,分别担任三全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大儿子陈南和二儿子陈希不负父望,使三全的发展一直保持着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企业创新力度丝毫未减。三全的顺利交接因此成为了业界的典范。
对于儿子们的顺利接班,陈泽民也十分欣慰。事实上,由于陈泽民创业起步时间较晚,在很早的时候,他便谋划接班的问题了。
大儿子陈南原是郑州市一家国有大型商业企业的业务部门经理,1995年辞职后便进入三全,并且从基层员工做起,直到上市公司董事长;二儿子陈希早年留学学习国际贸易专业,回国后也进入了三全公司,并从基层逐步走上了公司的总经理岗位。
陈南和陈希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接棒任务,得益于陈泽民善于放权的特点,这使得陈南和陈希在早期就培养出了管理企业的能力。有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当年,陈南和陈希对业务进行了一些调整。例如,以往三全的包装箱由某企业供应,每个2.50元,陈泽民曾要求降价,供应商称利薄,陈泽民碍于情面就放弃了。但陈希坚持要求投标,结果是每个1.70元,而且质量比以前还好。
最初陈泽民觉得这样做伤感情,但“听了几次课”后的陈泽民感到,儿子们的做法是对的,对于一个规模越来越大的企业来说,规矩比人情重要。在这样具体经营的锻炼下,陈南和陈希的企业管理能力不仅得到了培养,在企业内部的威望,也由此得到了确立。
陈泽民一直有“五十岁创业,六十岁退二线,七十岁只当董事”的计划,而随着儿子们如今的顺利接班,他这一愿望终于得到了实现。
您可能还关注
- 行业新闻
- 加盟指导
- 经商宝典
- 消费资讯
随时随地看,还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哦。
相关新闻

扫一扫关注微信
品牌投资关注榜
- 10万以下
- 10-20万
- 20-40万
- 40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