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德的奋脚步—宜家创业故事
1943年,年仅17岁的英格瓦·坎普拉德便创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并取自己姓名、所生活农庄和牧区的首字母,构成了公司名字:IKEA。如此年轻就开始创业也许并不稀奇,但难得的是,坎普拉德的初次创业就成了他毕生的事业,并且让IKEA成为了一个全世界熟知的名字。
中学毕业、成绩平平的少年企业家在短短的时间内把一个小公司催生为引领全球潮流的家具业巨头,不可说不是一个奇迹。《宜家创业史》一书为读者呈现了宜家奋斗的历史,可以说,宜家的诞生、成长直到它的辉煌都不能脱离创始人坎普拉德的影响力。坎普拉德并没有超凡的智慧,但他绝对有着独特之处,他似乎生来就该是个企业家。
之所以这样说,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从5岁时就开始在邻里间奔波,从事火柴等小商品的交易了;他的独特之处更多体现在他后来创业
过程中对于价格以及市场需求如此敏感。尽管宜家赖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家具设计上的风格,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位坎普拉德在这方面并无天赋。这位爱穿带小方格图案的宜家创始人的审美观是落后的。
当时,为了促进宜家的发展,这位年轻的企业家经常到米兰参加家具博览会。对于那些家具的设计,他个人很少能说出点什么,但当他把价格折算出来时,不禁打了个寒颤,他还惊讶地发现,那些展品与许多意大利人的真实生活完全不相干。
通过对工人和小职员们的公寓内部进行观察,坎普拉德发现,“我所看到的一切让我震惊———灰暗、沉重的家具;笨重的餐桌上方悬着一盏孤独的白炽灯。博览会上的高雅和我在许多人家里所见到的情景简直是天壤之别。”
对于坎普拉德来说,那是一次重要的经历。他自问,如果人们买不起,那再好的设计又有什么用?这一想法始终萦绕着他。他从宜家身上找出的答案就是:不完全放弃设计,而是使设计服从于生产,“造型不只是可观的,而是从一开始就使机器能够胜任并能被便宜地生产出来”。后来,一位宜家市场营销主管使用了“民主设计”这一概念来定义它。
宜家赢得了消费者,现在的宜家已经深深地融入了现代家庭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成为大众家居的代名词。不过,宜家的发展历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它也曾遇到竞争对手联手所带来的威胁,透过当时竞争者的行为,坎普拉德得出结论:“消极行事从来不会有回报。”谁在经济生活中只想着阻碍对手,而不是积极地应对,那他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事实证明,坎普拉德积极地面对竞争为他带来了回报。
您可能还关注
- 行业新闻
- 加盟指导
- 经商宝典
- 消费资讯
随时随地看,还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哦。
相关新闻

扫一扫关注微信
品牌投资关注榜
- 10万以下
- 10-20万
- 20-40万
- 40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