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玲用“金梭”织就五彩生活七彩人生
认识了金梭采罗,便认识了当代老粗布,认识了当代老粗布,便认识了它的“缔造者”杨玲。
这个普通的名字和那个普通的粗布怎么就产生了撞击,且撞击出耀眼的家纺艺术之花?
当我接通了杨玲的电话,我们开始了朋友式的交谈。在长达一个小时的交谈中,我听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听到了一位家纺艺术探索者的动人歌吟。
杨玲于1991年毕业于南通纺织学院。那时候正置改革开放阔步前进的时刻,也许她首先应该庆幸,时代让她赶上了统一分配的“末班车”。然而,她还没有来得及享受这份快乐的时候,快乐就悄然逝失了——那是坐落在省城南京的一家频临倒闭的小型纺织企业。她第一脚踏进这个企业的大门,就意识到自己的庆幸已经变为失望甚至痛苦。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将如何实现?就是在这样的苦闷中她在这家企业度过了半年时间。这时,一个鼓励和扶持创业的新政策出台。于是她决然辞去这个“铁饭碗”,带着五千元的扶持金踏上了实践自己梦想的创业之路。
她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徐州。她想,这里有自己的亲人,有自己的同学朋友,来自于方方面面的帮助会多一些,从生活的角度说她没有想错。然而,创业的事情却没有这么简单,创业原本就是一条不平的路。再说,五千元的资金能够做什么?她的纺织之梦又一次受到挑战。在她的先生和家人的疏导下,她不得不悄悄藏起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先生一起经营起一家台湾公司的化妆品生意。生活从来不亏待勤奋的人。的确不错,经过四年多的实践,她和先生不仅在经济上有了一笔可观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她觉得自己已经在市场上锻炼得成熟起来。于是,那份藏在杨玲心底的美好愿望复活了。她急切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先生,为了让先生给予坚定的支持,她认真细致地解释:我是学纺织专业的,我热爱这份事业,现在又有了多年的实践锻炼,相信我有操持一家产业的能力。先生是理解自己的妻子的,她的理想和抱负曾经不止一次地感动过自己。但他最终还是没有同意妻子的决定。他的理由非常明晰:一是市场远不止我们想的这么简单,水很深;二是我们在经验和资金上的积累都还不够,抗风险能力低;三是你只有想法而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更重要的是我们两个人的力量分解后双双受到削弱。杨玲听了先生的分析之后,无言以对。她从心底里钦佩自己的先生。于是,夫妻搭档重新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建筑装潢。一晃又是一个五年,业绩依然不错。从毕业到2000年,弹指一挥,十年拼搏已经换取斐然成就。三十几岁的杨玲早已经做起了妈妈。也许,对于一个事业和生活已经有成的女人来说,安于现状,携夫教子调理生活才是最理想的选择。杨玲大约在心里也是做过这种考虑的。然而,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再一次将她的纺织之梦唤醒。
那是一家电视台播放的一则短短的新闻,说是目前市面上老粗布很俏,许多城里人纷纷跑到乡下去买老粗布。这样的消息对于一般人来说没有多大的意义,也许有些人会觉得不过是少数时髦青年的噱头而已。可是,杨玲听完这则消息却高兴得几乎跳起来。她激动地对自己说了句谁也听不懂的话:好极了,就是这个!
开发老粗布产品——她发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商机,令她兴奋的是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实践的机会。这一次,她的愿望实现了。不是先生没有反对,而是说服没有扭过执着。于是,先生限制性的“拨款”10万元,潜台词是:给你一次机会吧,玩不转也不伤和气。杨玲可不这么想,要来就是真的,这是她苦苦追求的一份事业啊。可是这点钱怎么周转呢。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婆婆站出来鼎力相助,又支持了10万元,孩子的姑妈也支持了5万元。杨玲在电话里激动的对我说,她为此感到幸福和难以忘怀。
杨玲揣着这份幸福踏上了通往乡村的土路。一次,两次,三次。。。。。。五次。。。。。。十次。。。。。。她有些疲惫,有些失望。太原始了,太落后了,那些朴实的农妇织出的粗布比她们本人还要“质朴”十倍。她想,这样的粗布能够用来缝制什么?仅仅给一部分时髦者做生活点缀吗?她回到家里,真想对自己的先生说一声自己不想做了。然而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猛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老粗布已经那么完美的话,还要自己去做什么呢?正是它的不完善和不完美,自己的才智才能够得以发挥,这门古老的纺织艺术才有发展的空间啊。
如果我把杨玲的这种追求说成是一种使命感的话,也许有人会说我是无端地拔高。然而,客观事实就是这样,杨玲对于中国民间老粗布的开发,事实上就是对民族传统纺织艺术的挖掘整理和创新。当一个古老的传统工艺,被注入了时代的艺术元素,体现出时代的风尚,拓展了它的时代经济价值,传统的“老粗布”有了崭新的时代含义,这些重大的突破和贡献,不是使命还能是什么呢?
如果我说杨玲的这份事业走到今天非常的潇洒,想来你会表示赞同。然而,潇洒来自不容易。杨玲对我说过这样一段话:太难了,真的太难了。为了解决工艺和技术上的难题,耗费了我许许多多的精力,几乎人都累得不想动了。不料,等到这些问题解决了,更大更难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根据这个产品的特性,我们的营销定位是“招商加盟”的模式。你知道这种形式一般说是需要培育期的,至少你的产品要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认知度,否则,谁会来加盟呢?也许正是这个先决条件的不足,导致了我的公司一开始就陷入了困境。整整几个月啊,我们一个加盟商也没有招到。说实在的,我那时候几乎要崩溃了,花费了那么多心血研发出来的产品或者说艺术品,竟然被如此冷落。我伤心极了。我开始怀疑自己,难道艺术和产品的结合根本就是一件荒唐的事情?难道研究和生产原本就是水火不能相溶?真的,当时我无法找到答案,甚至痛苦到连自己的公司都不愿意去的地步。我无法面对我的员工,无法面对我苦心研制的产品。就是在这个进退维谷的时刻,先生出来说话了,他说,你的性格决定了你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不要退缩。这么好的产品都生产出来了,我不相信卖不出去。你应该拓开思路,真正的走进市场,也许答案就在面前。在这样的情境下,先生的鼓励让坚强的杨玲感动得热泪盈眶。她好象从来也没有像那一刻那么的激动,那么的振奋。面对自己的先生,她让久违了的一腔激情尽情燃烧。。。。。。
就像当初揣着那份幸福下乡一样,杨玲携着自己的产品踏上了南去的火车——十三届国际礼品、工艺品展览会将在深圳开幕。她要让自己的产品在这个大舞台上与海内外的客商见面。果然,奇迹发生了。令杨玲惊讶不已的是,她的产品第一次在会展上亮相,就受到了许多客商的青睐,随身携带的几件产品全部被客商买走。不仅如此,她还破天荒的获得了一票500套餐桌布的订单。在杨玲看来,那位王小燕女士下的第一票订单意义非同一般,它的最大价值就是产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有人认可。她甚至想象着500套桌布一旦进入一拨又一拨客人的眼帘时,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直到现在,她还念念不忘王小燕给她带来的那第一个福音。
从这一次开始,金梭采罗老粗布家纺产品正式进入了市场。加盟商从一家两家三家到五家八家十家。。。。。。从江苏到河南到贵州。。。。。。加盟商家和销售区域不断扩大和延伸。。。。。。她的老粗布家纺产品也已经研发出了一百多个品种。。。。。。
回述往日,面对今天,杨玲有何感想呢?她的痛苦和劳累有几许?她的快乐和自信有几多?
我想:她的产品,应该说作品——金梭采罗老粗布能够回答。
您可能还关注
- 行业新闻
- 加盟指导
- 经商宝典
- 消费资讯
随时随地看,还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哦。
相关新闻

扫一扫关注微信
品牌投资关注榜
- 10万以下
- 10-20万
- 20-40万
- 40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