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嫣嫣:将丝绸文化代代传承
从当初的8位下岗女工、6台缝纫机开始创业,孵化出了一个年产值5000万元的国内知名丝绸品牌企业,10年寒暑的创业经历,背后凝聚着叶嫣嫣这一代人背靠4700年丝绸文化历史、传承丝绸文化、同圆丝绸的梦想。
叶嫣嫣的创业经历颇具戏剧性,她最开始是国有丝绸印染厂的一名普通女工,后来成为了服装厂的副厂长,随后又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下岗待业,是命运和她开了“玩笑”,大起大落的经历给了叶嫣嫣面对现实,敢于接受人生新挑战的勇气。下岗不久后,她就拉着共同下岗的8位工友组建了湖州翔顺工贸有限公司,再次走上了这条丝绸之路。
那时候的企业规模虽然很小,但叶嫣嫣和工友内心的目标却很大,她们坚信背后有湖州钱山漾4700年丝绸文化底蕴的支撑,在享有“丝绸之府”的土地上创业,她们有创湖州丝绸乃至世界丝绸品牌的雄心,她们更是相信用她们的双手一定会创造出丝绸的未来,“丝绸”是她们一辈子所忠爱的选择。
企业发展迫切需要外在动力,创业的路上翔顺开始科技“寻亲”,和浙江丝绸科学研究院第一个科技合作项目终于签定了,PS保健丝绸整理技术和翔顺独家“成亲”,这对当时的小翔顺可谓是个大突破,这个新项目产品成为企业创建以来的第一个省级新产品,并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叶嫣嫣尝到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甜头,她向企业规划了大方向,坚持科技创新,为翔顺的发展插上飞翔的翅膀。
多头出击、多方合作成为翔顺成功的秘诀。在和浙江理工大学的合作中,双方共同开发的“数码高功能丝绸家纺”和“高档特宽功能蚕丝床品”,通过了浙江省级技术创新项目的验收和省级新产品技术鉴定,二个项目都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和浙江锦利达丝织印花有限公司的合作过程中,共同承担了国家纺织行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专项资金项目“开发应用年产高档丝绸功能性面料80万米生产线”,得到国家发改委100万元的财政专项资金补助。企业在和湖州农科院、浙江大学动物学院合作的有色蚕茧项目进展顺利,有色茧开发的面料和服装也进入市场并通过省级新产品技术鉴定,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科技的贡献不仅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由于企业开发投入力度大,产品更新速度快,质量稳定,色彩应用流行,企业终端产品形象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也越做越大,效益明显增加,翔顺产品也因此畅销全国23个大中城市和地区,外销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翔顺品牌已经处于了中国丝绸行业的领先位置。
企业大了,经常会有人向叶嫣嫣提出如何去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她总是回答同一句话:“让企业持续发展、将丝绸文化代代传承是翔顺最大的社会责任。”
您可能还关注
- 行业新闻
- 加盟指导
- 经商宝典
- 消费资讯
随时随地看,还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哦。
相关新闻

扫一扫关注微信
品牌投资关注榜
- 10万以下
- 10-20万
- 20-40万
- 40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