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容易陷入的品牌七大误区
企业家品牌在国内初现端倪,但大都处于无意识状态,一些企业家凭借个人的修养和对企业经营的成功经验,不断强化自身形象,以提高自身对企业的影响力。但由于对企业家品牌建立的模式与内涵缺乏充分的了解,常常使企业家陷入以下误区中:
个人品牌定位模糊
企业家在别人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别人在背后如何议论自己,这些企业家并不了解,其中的原因很多,有的害怕听到别人的议论,有的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有的缺乏自省意识等。结果导致企业家对自己个人品牌缺乏相应的了解,或者是企业家的语言、行为体现出的个人品牌形象出现断层,最终模糊了个人品牌的定位。
个人声望重于企业名气
我们可以从个人、企业、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来衡量一个企业家的声望。一个成熟的制度应该是激励企业家通过自身的声望,去营造产品和企业的影响力,前者是工具,后者是目的。福特公司董事长亨利·福特因其发明分工合作的流水线生产方式而全球著名,以至于一个世纪过去了,企业家换了好几代,福特公司还保持着活力。
不注意自身形象
企业家形象是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的集中体现,娱乐明星的绯闻或许能增加自己的人气,但明星企业家的生活作风稍有问题,却可能影响整个企业形象。企业家的经营手法若违反某种公认的道德准则,一旦揭露出来,也会给企业带来灾难。
作秀重于练内功
在现代信息社会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告、运作、策划等宣传手段,但企业的根基还是其核心竞争力带来的利润。广东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说过,我现在所以这么风光,是因为背后有经营业绩支持。
某些企业家过度依赖宣传,务虚重于务实,疏于以产品和品牌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实业发展、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在无根基的状态下作秀,最后只能使所有努力功亏一篑。
创业重于创新
创业成功了,一些企业家就陷入了经验主义的陷阱,不再具有创新意识。我们知道,企业家在观念、技术、制度、管理、产品、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不断创新,是企业具有持续盈利机会和永续生存的关键。当企业家失去创新意识和能力时,企业就容易走向守业、衰退,甚至死亡。这也是不少企业兴起快消失也快的原因之一。
人治重于法治
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靠制度约束人的行为,要在企业构建出资人、经理人与生产者之间相互制衡、相互约束的机制。一些企业家热衷于营造个人在企业里的绝对权威,大事小事都由一人拍板,一旦制度与一把手的说法发生冲突,制度就被甩到一旁。企业作为一个等级组织没有权威是不行的,但个人权威过了头也是危险的。
重政府轻市场
一些企业家一方面痛恨行政干预,一方面想成为政府的座上宾。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家常常花相当大的精力游说政府,以获得垄断性政策或者某些特殊领域的特许经营权。随着我国加入WTO,政府将在市场经济中更多地扮演服务者角色,企业借助政府获得竞争优势的手段将渐渐吃不开,遵循市场原则必将成为企业的主导原则。
随时随地看,还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哦。
热点资讯
热点图文
“玉娜”--来自“雪都”阿尔泰的驼绒家纺品牌
...
明远创意生活:亮相首届“中华织造大会”传递东方自然美学
2022年12月30日,首届“中华织造大会”通过多角度、深层次探讨新时代中国纺织行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坚持创造性转化...
“华彩重现”--夏尔小镇2023春夏新品发布会云上举行
12月19日下午,夏尔小镇(Cieltown)2023年春夏新品发布会在其抖音号举办,由夏尔家纺产品总监朱玉玲、设计师李...
罗莱生活发布碳中和愿景,以绿色引领家纺行业可持续发展
8月1日,罗莱生活发布企业碳中和路线图,力争在2028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
杜绝双标,公平竞争,成分标注“迭代®涤纶”是维护纤维正常竞争的公平权利
改革开放以来,国外产品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当时他们绝大多数产品质量优秀、技术领先,很多产品无论成分、还是品类,在国内市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