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瓶变毛毯 环保奇招如何叫座?
去年11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赴台湾时专门拜访慈济证严法师,证严法师给他看一条灰色毛毯,介绍说“这是用70个保特瓶制成的”,陈云林大为惊讶,称赞“和真羊毛的一样柔软”。
所谓保特瓶就是塑料瓶,由石油提炼的副产品聚酯制成,与塑料袋一样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严重污染环境,如焚烧会释放有毒气体,深埋地下则多年不腐。塑料瓶制毛毯,技术并不高深,难的是过程十分复杂、艰辛,首先要把塑料瓶回收、分类、整理、洗净,这些环节全靠手工劳动,然后送入塑胶加工厂切片漂洗,制成酯粒,再送到纺纱厂抽丝,最后到纺织厂织布,裁切缝制,而且成本高于羊毛毯,没有任何经济效益。
慈济基金会是台湾最大的公益组织,从2006年初开始投资研发这项环保技术,10个月后突破技术瓶颈,慈济动员6.2万名环保志愿者,在台湾设立4500多个垃圾收集站,对废弃塑料瓶进行回收、清洗,两年多来已生产30万条毛毯,全部用于赈济灾民、资助穷人。目前慈济又在开发用塑料瓶生产吸汗透气的内衣等新产品。
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塑料瓶变毛毯的环保奇招很值得我们借鉴、运用。如今塑料瓶已广泛运用于食品、饮料等产品,据台湾环保部门统计,宝岛台湾每年使用塑料瓶超过42亿只。那么内地每年要扔掉多少废弃塑料桶、塑料瓶?未见统计,想必是个天文数字。但用塑料瓶制毛毯从未听说,尚属市场空白,废旧塑料除了少量被小作坊制成再生塑料制品外,主要处理方式是焚烧或深埋,成为环境公害。
但推广应用这项环保新技术的最大困难在于没有经济效益,而且用塑料瓶制成的毛毯短时间内可能难以得到市场和消费者认可,以市场和效益为导向的企业或许就难有投资积极性。笔者以为,在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暂时没有经济效益,但有着巨大的社会和环境效益的事,也应该竭尽全力去做。
借鉴台湾的做法,窃认为应三措并举,尽快实施这项利国利民的环保工程。一是发动慈善机构和环保志愿者积极参与,先行试验,产品用于赈灾和慈善事业。二是政府把塑料瓶变毛毯作为环保公益事业直接投资,产品除了用于救灾,政府应率先采购,先行试用,给公众和社会做榜样。三是通过减免税或资金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投资这项环保工程,促进这项技术尽快成熟,产品走向市场,从而形成新的环保产业。
随时随地看,还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哦。
热点资讯
热点图文
《精品鹅绒被》标准出台,快看看你买的被子达标了没?
由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发起的《精品鹅绒被》团体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详情附文...
三千多元买四床廉价柞蚕丝被
11日上午,泰安市质监局“纤检进社区”活动走进农大社区,为市民免费讲解鉴别絮棉制品、蚕丝制品的知识,并现场帮市民做鉴定。...
黄岛检疫局现场检疫入境棉花
8月8日,山东黄岛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对一批入境棉花进行口岸现场检疫黄岛口岸是全国第一大棉花进口口岸,黄岛局采取多项措施,...
上海集中销毁不合格进口服装
12月12日,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集中销毁了近期查获的不合格进口服装和仿真饰品,共计销毁110批次、16710件商品,货...
明超举办贺新年大型活动
为了庆祝明超家纺2011年销售业绩实现了突破性增长、全面促进2012品牌升级,趁跨年迎新之际,公司总部整合旗下梦天姿、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