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待:2008纺企生态嬗变
2007年,产业转型凝聚了十年的政策能量终于得到集中释放。然而,中国企业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在潜移默化中经历着深刻的改变,产业转型加上生态之变,中国企业正在经历一个重要节点。
这是一条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作为产业升级的主体,中国企业不得已上路,并在政府意志和现实环境的双重压力下,艰难前行。而在2008年这个既有奥运又是政府换届的特殊之年,中国企业生存的命运,似乎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政策之惑
2008年公历新年的第一天,中国企业收到一个大大的红包:新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的施行,不仅意味着内资企业税负的减轻,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所有企业从此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市场环境更加公平、宽松。
然而,对某些企业来说,来自税收方面的不一定都是好消息。就在同一天实施的2008年关税调整方案显示,多种产品的进口关税较大幅度下调,而钢铁、焦炭等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关税则大幅提高,表明了决策层鼓励进口、控制高耗能产业的决心。
其实早在2007年7月初,相关部门就开始对两千余项商品实施出口退税税率调整,取消500多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这一政策的出台除了缓解贸易顺差的现实考虑之外,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政府从源头调控倒逼企业升级的信号。而2007年下半年,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遭遇的危机无疑更加坚定了政府加快产业升级的决心。
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外部需求持续减弱的情况下,出口退税税率调整使得一些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一场适者生存的“大逃杀”顺势展开。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苏南地区一些长期以来依靠出口退税保证微薄利润的企业,由于失去了生存的根本而正在大量消失,有些甚至是整个产业集群的消亡。这也许是中国产业升级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但政策环境应该给企业调整留下多大的空间,以及政府应该在产业自发升级中应起怎样的作用,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企业制度室主任罗仲伟认为,中国产业情况复杂,政策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留下特殊出口,只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否则政策就会失效,但这样又会造成政策代价的不可控制,这就是政策的困惑所在。大量的企业倒闭,显然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但中国产业升级又势在必行,而且只能由资源动员力最强的政府来推动。
随时随地看,还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哦。
热点资讯
热点图文
兰精携新品亮相2023intertextile家纺展!联手8家供应链伙伴开启一场零碳之旅
...
F98灭杀防护口罩面世,科技创新助力健康行
春节即至,春运期间人群流动性增加,亲友团聚和外出旅行增多。一只有效阻隔、灭杀病毒细菌的防护口罩便成为人们的出行必需品。元...
天丝™莫代尔纤维在兰精南京工厂成功投产
2023年1月初,随着第一包天丝™莫代尔纤维在兰精南京工厂成功投产,标志着兰精公司在中国市场拥有了天丝...
2022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年度精锐榜揭晓本意纺织获十大科技驱动榜样
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刊《纺织服装周刊》连续第13年发布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年度精锐榜,推出“十大新闻事件...
东升地毯“踢进”2022卡塔尔世界杯,“足”够精彩
眼下2022卡特尔世界杯正火热进行,“中国制造”、”中国力量”从未缺席这场世界盛宴,特别是中国纺织企业,从球衣、球鞋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