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纺设计的“围城”现象
中国老板为什么有崇洋心理?因为中国消费者,特别是以上海为代表的消费者崇洋心理极其严重,消费者极其挑剔,而上海在国人心中恰恰是时尚之都,在营销界有句名言:搞定上海消费者,就能拿下中国消费者。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会造就什么样的老板,如果大部分的消费者潜意识中都有“崇洋心理”,就不难理解老板们的“崇洋行为”了,因为需求拉动供给。
设计师们的“自恋情结”
做设计的人,大都是科班出身,自视甚高,有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但中国的老板恰恰是草莽英雄多,名流雅士少;在老板眼中,永远是销量第一,设计第二,做销售的比做设计的重要,在不少的企业老板才是最大的“设计师”,老板的“感觉”就是设计师的“方向”,老板们认为设计师不过是画画图纸的“艺术民工”。所谓的设计就是制造一些炒作的噱头,实际的操作流程就是:老板带几个设计师跑几次展会,“拷贝”一些别人的样板拿回来“改头换面”创新,还有一些小老板为了省钱,连展会都不用去,找几本流行或不流行的图册,“照猫画虎”设计出自己的新品,再编几个流行的“帽子”戴上。中国设计师的尴尬处境,除了设计师的主观不努力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客观环境不配套,设计师的经济不独立,导致人格不独立,设计水平也无法提升。
贫穷,设计师大敌
《东轩笔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范仲淹在南京做学官期间,秀才孙明复,常因贫穷而乞讨,范仲淹观其乃才俊之士,对他的胸无大志表示不能理解。不过当得知是贫穷使然后,范仲淹就使他“日可得三千以供养”,让他能“安于为学”。十年后,孙明复不负众望,从一个秀才成长为一代大儒。范仲淹知道后感慨地说:“贫之为累亦大矣,倘因索米至老,则虽人才如孙明复者,犹将汩没而不见也!”
富兰克林说,两个口袋空的人腰挺不直,没有钱,保持一己的品格操守尚且很难,又何谈做学问这个更需要人格独立,需要安定气质的事业呢?大圣人孔子招收弟子时尚且要求干肉一束作为学费,想必是非常明白个中道理的。如果没有这种物质基础,孔子又怎能安下心来删定六经呢?如果一个学者连一己的生活都不能很好地维持,何谈抱负、理想,又怎能兼济天下呢?
随时随地看,还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哦。
热点资讯
热点图文
蓄势待发!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开展在即!
盛夏伊始万物并秀。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将于7月1-3日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展为华东地区纺织服装供应链...
文化自信激扬时尚创意,产业互联聚合集群之力 高阳毛巾荣获十大时尚引领榜样殊荣
日前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纺织服装年度精锐榜发布仪式暨2021行业精英论坛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尽责任,intertextile家纺展携手企业逆向前行
近期,家纺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中国国际家纺展组委会一直在密切关注企业的复工情况,并与中国家纺协会一起,对企业展开问卷调查活...
一元开店,店联盟全新上线
还在店里坐等顾客上门?还在发愁库存压力?没有优质一手货源?有了店联盟,以上问题统统帮您解决!店联盟是什么?店联盟拥有多种...
家纺市场成交稳中攀升
近期,中国轻纺城传统市场家纺市场成交局部活跃,涤纶长丝类装饰面料挂样品种增加,现货上市场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