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明珠”品牌战略熠熠生辉
“银力”引领“纺织城”
垦区丰富、优质的棉花资源是“银力”赖以生存的根本。反过来,“银力”又以其品牌影响力提升了垦区棉花资源的价值,推动了棉花精深加工产业链条的延伸。
棉花是石河子最重要的优势资源之一。石河子垦区1952年就开始种植棉花,是新疆最早的棉花种植区域。这里的棉花以生产细绒棉为主,不但具有天然彩色棉、中长棉和长绒棉等优质的专用棉品种,而且具备纤维长、量大质优、色泽洁白、成熟度好等优点。
如何把丰富优质的棉花资源形成品牌优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率先注册了“银力”牌棉花商标,组建了西部银力集团,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收购、统一资源配置、统一对外销售,石河子垦区棉花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因而得以迅速提升。
“质量是品牌的基础。”新疆西部银力棉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朱耘介绍,在集团的财务计划中,每年都要列出一部分资金,在上游40余家轧花厂中开展质量竞赛。而在银力组建前,农八师就依托棉麻公司组建了良种研发团队,30年来,他们不断创新改良棉花品种,优化品种结构,彻底解决了棉花品种“多、乱、杂”问题。“特别是大面积植棉滴灌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石河子植棉技术、单产水平、产品质量更是大幅度提高。”
2009年,“银力”牌棉花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国家棉花优良品质的标志。
“银力”良好的品牌效应带动了垦区棉花产量提升。石河子市市长王平海告诉记者,近年来垦区棉花种植总面积在160万亩以上,年生产皮棉总量约30万吨,已成为新疆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
“垦区丰富、优质的棉花资源是‘银力’赖以生存的根本。”朱耘说,“反过来,‘银力’又以其品牌影响力提升了垦区棉花资源的价值,推动了棉花精深加工产业链条的延伸。”
今天名声在外的“银力”棉花,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外知名棉纺企业的目光。浙江雄峰集团、华芳纺织公司等9家知名棉纺企业已在此建厂。同时,带动新疆天宏新八棉等自主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目前,石河子垦区已有棉纺织企业14家,师市纺锭规模达到150万锭,布机1840台。棉纺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增强,纺织规模企业和企业聚集度跃居自治区和兵团首位,成为新疆现有最大的纺织基地。
“我们将依托农八师石河子市的特殊体制优势和石河子垦区的棉花资源优势,加快形成集纺纱、织布、印染、家纺、服装于一体的纺织产业体系,最终实现石河子垦区由商品棉基地向纺织生产基地转变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目标。”谈到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纺织城的愿景,王平海显得底气十足。
“天业”成就“滴灌”名片
天业集团与国内外数十所高等院校合作,对大田膜下节水滴灌系统从生产设备到制造工艺,创新研发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塑料节水新技术。
在石河子总场泉水地十一连的冬麦滴灌田里,记者看到,大块连片的冬小麦条田一片葱茏,不见一条沟渠、条梗,只见一条条排列整齐的滴灌毛管从麦陇间穿过。一条粗大的滴灌面管横穿条田,把密布的毛管串在一起。
“滴灌省水省肥省劳力,还能增产增收。以前浇水要四五个人忙活,现在只要一个人,阀门一开就不用管了。”农工樊全指着80亩茁壮成长的麦子感叹道,“要是没有滴灌,真不知道咋种地了!”
他告诉记者,“去年,种植的80亩小麦,全部用的滴灌。一亩地大约用毛管920米,一米1.2元,面管一亩地要40多元,总共算下来滴灌成本一亩大概150元。亩产600多公斤,比常规灌溉时候增产近200公斤,现在加上种粮补贴、粮价补贴,每公斤可卖到两块钱多一点,除去增加的成本,每亩多赚200多块钱。”
樊全使用的滴灌技术和产品就是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石河子垦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蒸降比高,水是制约垦区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中央、兵团及农八师的安排部署下,天业集团与国内外数十所高等院校合作,对大田膜下节水滴灌系统从生产设备到制造工艺,创新研发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塑料节水新技术,制造出了符合国情、农民用得起的膜下节水灌溉产品,解决了回收再利用废旧滴灌带这个大难题。
目前,新疆天业集团研究、开发的成本低、性能好、农民用得起的“天业滴灌系统”在全国累计推广约1800万亩,并成功走向西亚多个国家。经过精心培育,集团农用地膜、节水器材、PVC管材、聚氯乙烯树脂、烧碱先后获得新疆名牌产品称号;2007年,“天业”牌聚氯乙烯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9年,“天业”牌节水成套设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作为全国最大的塑料节水器材生产企业,今天的天业集团不仅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制造业500强,其控股的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早已分别在上海和香港成功上市,被业界誉为“滴灌”领域最闪亮的名片。
“一团一品”更有魅力
由于外树品牌,内强品质,目前一四三团蟠桃种植面积已达到1.2万亩,年产蟠桃逾1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连片蟠桃园。
“我们的蟠桃,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施的全是发过酵的油渣、鸡粪、羊粪等优质农家肥,生产的蟠桃是远近市场公认的‘无公害绿色水果’。”在石河子垦区一四三团,蟠桃种植户杨眸见到记者说,“如果谁要给蟠桃打农药、施化肥,我们就向客户举报他。”
石河子垦区一四三团有50多年种植蟠桃的历史,这儿的蟠桃个大、色艳、味甜、汁多,被誉为“人间仙果”,这里也被国家有关部委命名为“中国蟠桃之乡”。
为做大做强这一特色产业,他们首先对早、中、晚熟品种交错种植,蟠桃销售期由原来一个月延长到三个月。同时,引导果农们参加农业技术部门举办的园艺果蔬培训班学习,掌握栽培技术,确保蟠桃质量。截至目前,该团已有近千名蟠桃果农拿到了助理农艺师专业技术职称。此外,该团还依托万亩蟠桃园这一独特的自然资源,精心打造桃源旅游区,通过举办桃花节会,为充满传奇色彩的蟠桃注入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进而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蟠桃的销售。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该团蟠桃名气大,去年桃子糖分还没达到采摘标准,就吸引很多客商前来收购。这些“采青客”们出价不低,条件不高,但蟠桃种植户却人人摆手,个个摇头。为什么?该团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许多商贩在蟠桃采青时收购,然后在商场上高价出售,严重损坏了该团蟠桃名声。后来在团党委的宣传倡导下,一四三团果农们自发组织了保护蟠桃品牌协会,向果农发出倡议:‘拒绝采青客,砸牌子的事说啥不能干!’从此不达采摘标准,再高的价也没人卖桃。”
蟠桃成熟采收期非常集中,又不易保鲜,不易贮运,要做大做强蟠桃产业,必须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为此,一四三团与石河子大学共同开发研制出了蟠桃果肉饮料――――蟠桃汁。之后又编制了《蟠桃产品的标准》手册,与石河子大学共同承担《蟠桃贮藏与保鲜的研究项目》,申办了《蟠桃标准化栽培及产品绿色产品证书》,对产品进行精量包装。如今,石河子蟠桃不仅畅销天山南北,还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地。
“家有一亩园,吃喝不用愁;家有五亩园,住上小洋楼;家有十亩园,富得直流油。”这是记者在一四三团九连听得最多一句顺口溜。由于外树品牌,内强品质,目前一四三团蟠桃种植面积已达到1.2万亩,年产蟠桃逾1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连片蟠桃园。小小蟠桃,已成一四三团果农致富的“金果”。
据介绍,针对蟠桃的品牌培育,只是石河子垦区实施“一团一品”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石河子通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组织开展创建名优产品生产基地活动,积极引导各团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成效明显。
截至2009年底,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0项,绿色农产品8项,有机农产品1项,拥有50个农产品加工企业注册商标,垦区所产番茄、葡萄、胡萝卜等众多果蔬类农产品品质优异,已形成富有垦区特色的农产品品牌集群。
随时随地看,还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哦。
热点资讯
热点图文
蓄势待发!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开展在即!
盛夏伊始万物并秀。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将于7月1-3日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展为华东地区纺织服装供应链...
文化自信激扬时尚创意,产业互联聚合集群之力 高阳毛巾荣获十大时尚引领榜样殊荣
日前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纺织服装年度精锐榜发布仪式暨2021行业精英论坛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尽责任,intertextile家纺展携手企业逆向前行
近期,家纺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中国国际家纺展组委会一直在密切关注企业的复工情况,并与中国家纺协会一起,对企业展开问卷调查活...
一元开店,店联盟全新上线
还在店里坐等顾客上门?还在发愁库存压力?没有优质一手货源?有了店联盟,以上问题统统帮您解决!店联盟是什么?店联盟拥有多种...
家纺市场成交稳中攀升
近期,中国轻纺城传统市场家纺市场成交局部活跃,涤纶长丝类装饰面料挂样品种增加,现货上市场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