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遇转型“阵痛”
“一个工人的月薪,我们要支付3000元人民币,他们500元就足够了,产品出厂价还比我们低1/3。”在第111届广交会三期的服装展馆内,浙江神鹰集团经理何晓侃2日向中新社记者抱怨:“国内人工费用涨得厉害”,而她口中的“他们”––越南、柬埔寨等地的低成本优势正对中国服装出口形成竞争威胁。
眼下的中国服装外贸正面临多重挤压的局面,尤其传统的欧美市场外需持续疲软、生产成本却一路“高歌猛进”,这让何晓侃觉得很无奈,“去年以来工人工资的涨幅超过两成,但我们的订单少了三成多。”
广东丝丽国际集团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叶玉俏也表示,因人工成本的上涨,以及中国内地企业用工荒,原本公司的欧美大单已经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订单流失严重。
人工成本增加以及政策引导使得服装生产重镇浙江、广东等省份的一些企业进行了部分产业转移。何晓侃表示,他们已在安徽、江西等人工成本相对较低的内陆省份设厂,这也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转型部署。
但叶玉俏指出,产业转移之后,虽然人工成本降了,但由于内陆地区的纺织原料、辅料不齐全,必须由外地运输进去,这样一来成本也在增加。且在内陆办厂,用工也未必就能得到保障,其公司在江西一县城的工厂基本上招聘不到县外的工人,现在生存得很辛苦。“有些后悔转移,但想回来已经不大现实。”
记者走访广交会多名参展商了解到,一些服装企业还尝试前赴印度、柬埔寨、越南等设厂,但当地产业配套不足成为最直接的障碍。
江苏省苏州恒润进出口有限公司展位负责人余华称,此前专门考察过东南亚等地区的投资环境,但得出的结论是,不少地方的服装制造产业链尚未形成,印染技术不成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裤子、T恤等低端产品,这让他们重新考虑是否要进行产业转移。
广交会上不少服装企业称,想从当下的外贸困境中突围,必须往性价比高、工艺复杂、新面料的中高档方向发展,但这种转型升级的探索在现实中却总会遭遇各种各样的“迷惑”。
余华说,比较高端的服装产品,利润高,但消费群体狭小,总体的发展空间不足;叶玉俏也表示,设计研发费用高昂,直接导致产品价格高,事实也证明了市场接受不了,这打击了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统计,去年纺织服装出口在欧盟、美国市场所占份额分别降低了1.4%和1%。服装企业普遍反映“吃不饱”,而他们对外贸订单的渴求在广交会三期上也可见一斑,除了服装类展位数量大增外,有些企业还不惜砸百万元重金布展。但据记者观察,现场客流量稀疏,不少企业展位静候多时并无境外籍采购商光顾。品牌方面加大投入。
随时随地看,还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哦。
热点资讯
热点图文
蓄势待发!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开展在即!
盛夏伊始万物并秀。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将于7月1-3日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展为华东地区纺织服装供应链...
文化自信激扬时尚创意,产业互联聚合集群之力 高阳毛巾荣获十大时尚引领榜样殊荣
日前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纺织服装年度精锐榜发布仪式暨2021行业精英论坛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尽责任,intertextile家纺展携手企业逆向前行
近期,家纺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中国国际家纺展组委会一直在密切关注企业的复工情况,并与中国家纺协会一起,对企业展开问卷调查活...
一元开店,店联盟全新上线
还在店里坐等顾客上门?还在发愁库存压力?没有优质一手货源?有了店联盟,以上问题统统帮您解决!店联盟是什么?店联盟拥有多种...
家纺市场成交稳中攀升
近期,中国轻纺城传统市场家纺市场成交局部活跃,涤纶长丝类装饰面料挂样品种增加,现货上市场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