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品云集比拼创新胆量
2012-7-12
6月28日至29日,2012中国国际家用纺织产品设计大赛床品类评比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举行。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洪说:“通州政府专门为大赛成立了‘张謇’杯组委会,大力支持中国国际家纺设计大赛在通州举办,借由大赛的力量引导家纺企业重视设计与创新。”
大赛引领创新作品紧扣主题
从众多参赛作品中可以看出,设计师对此次大赛的主题“贵·尚”有较为充分的了解,力求寻找新的设计手法和表现方式,紧扣主题,在工艺、色彩和细节处理上均有突破,体现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主办方邀请了行业权威专家及公证处工作人员组成专家评比工作组,对参赛作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专业评比。历经两天,最终分别选出了艺术创意设计奖2名、流行应用设计奖2名、形象视觉设计奖2名、最佳工艺品质奖2名、民族风格设计奖1名、款式造型设计奖1名、产品配套设计奖1名、面料花色设计奖1名。此外,根据参评作品的总数,将选送30%~50%的作品入围“张謇”杯·2012中国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参加决赛,而获奖作品将于8月底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上亮相。
中国家纺协会副会长、南通家纺协会会长俞建辉在参观评比现场后表示:“此次不乏许多家纺企业的作品,越来越多的家纺企业已经具有其独特风格。目前,通州的家纺产业在全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与影响力,但许多小型家纺企业在设计方面还需加强力度。历届中国国际家纺产品设计大赛的成功举办,有力地推动了家纺设计人才的增加,引导了设计创新的突破。”
设计手法增加民族风格多样
参赛作品《布达拉宫》在评比现场非常吸引眼球,其运用藏族民族特色结合十字绣、毛皮、串珠等元素,展现出了中国少数民族的风格特色。
高级家纺设计师、终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王福文针对大赛作品表示:“相比往年,本次大赛的参赛作品可以说提升了一个档次,首先,许多作品在工艺上有许多不同于以往的变化,运用到很多种‘绣’法,比如说‘丝带绣’、‘绳绣’、‘毛巾绣’等等,有些作品甚至运用了中国水墨画的绘画方式表现出晶莹剔透的质感。《清明上河图》、《荷塘月色》等作品则运用‘绣’法,打造出一幅幅风景画,其深、浅、浓、淡绣得过渡自然,精细度也相当高,虽然有许多细节、设计整体造型等方面还有待改进,但整体效果已不同凡响。其次,参赛作品的风格化多样、新颖,在评比现场,至少出现了五种以上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作品,除了少数民族风格的,汉族风格的作品也颇有看点,尤其是红色和绿色相搭配所呈现的‘大花布’。在曾经80年代至90年代时,这些大花布做得非常细腻,但是现今市面上所生产的大花布却偷工减料,不仅手感粗糙,花型也缺少立体感和层次感,设计师若是想专注研究中国传统的大花布,不妨自己动手去尝试创新,可以运用‘扎染’、喷绘等手法,多动脑筋,做出设计感强的大花布。”
企业创新不足理念有待突破
企业参赛作品《盛世华彩》在提花工艺的设计、面料的拼接上很有创意,其运用细密的小点灵活排列在床品上,看似规矩却又多变,动感十足。连续几年担任大赛评委的南通大学教授张毅认为:“该作品结合了像国外宣传画似的元素与中国特色,具有较强的艺术感与创意,但是边角处后期填补的纹样却与整体略有偏差,使效果减半。”
“虽然企业参赛作品每年都有一定的突破,但整体来看,企业参赛作品的创意步伐都迈得不够大,企业家的理念必须与时俱进,为长远的目标打好根基,注重提升品牌价值,重视产品设计,善待设计师并精心培养设计师才是企业成功占据市场的重点。‘创意’是大赛永恒的核心,大赛创办的目的就是挖掘具有创新精神的家纺设计人才,学生胆大、创新度高,却缺少材料,企业材料、技术丰富,却顾虑太多,难有创新突破,若能把两者相结合,效果定会不同反响。”张毅认为。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洪说:“通州政府专门为大赛成立了‘张謇’杯组委会,大力支持中国国际家纺设计大赛在通州举办,借由大赛的力量引导家纺企业重视设计与创新。”
大赛引领创新作品紧扣主题
从众多参赛作品中可以看出,设计师对此次大赛的主题“贵·尚”有较为充分的了解,力求寻找新的设计手法和表现方式,紧扣主题,在工艺、色彩和细节处理上均有突破,体现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主办方邀请了行业权威专家及公证处工作人员组成专家评比工作组,对参赛作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专业评比。历经两天,最终分别选出了艺术创意设计奖2名、流行应用设计奖2名、形象视觉设计奖2名、最佳工艺品质奖2名、民族风格设计奖1名、款式造型设计奖1名、产品配套设计奖1名、面料花色设计奖1名。此外,根据参评作品的总数,将选送30%~50%的作品入围“张謇”杯·2012中国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参加决赛,而获奖作品将于8月底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上亮相。
中国家纺协会副会长、南通家纺协会会长俞建辉在参观评比现场后表示:“此次不乏许多家纺企业的作品,越来越多的家纺企业已经具有其独特风格。目前,通州的家纺产业在全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与影响力,但许多小型家纺企业在设计方面还需加强力度。历届中国国际家纺产品设计大赛的成功举办,有力地推动了家纺设计人才的增加,引导了设计创新的突破。”
设计手法增加民族风格多样
参赛作品《布达拉宫》在评比现场非常吸引眼球,其运用藏族民族特色结合十字绣、毛皮、串珠等元素,展现出了中国少数民族的风格特色。
高级家纺设计师、终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王福文针对大赛作品表示:“相比往年,本次大赛的参赛作品可以说提升了一个档次,首先,许多作品在工艺上有许多不同于以往的变化,运用到很多种‘绣’法,比如说‘丝带绣’、‘绳绣’、‘毛巾绣’等等,有些作品甚至运用了中国水墨画的绘画方式表现出晶莹剔透的质感。《清明上河图》、《荷塘月色》等作品则运用‘绣’法,打造出一幅幅风景画,其深、浅、浓、淡绣得过渡自然,精细度也相当高,虽然有许多细节、设计整体造型等方面还有待改进,但整体效果已不同凡响。其次,参赛作品的风格化多样、新颖,在评比现场,至少出现了五种以上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作品,除了少数民族风格的,汉族风格的作品也颇有看点,尤其是红色和绿色相搭配所呈现的‘大花布’。在曾经80年代至90年代时,这些大花布做得非常细腻,但是现今市面上所生产的大花布却偷工减料,不仅手感粗糙,花型也缺少立体感和层次感,设计师若是想专注研究中国传统的大花布,不妨自己动手去尝试创新,可以运用‘扎染’、喷绘等手法,多动脑筋,做出设计感强的大花布。”
企业创新不足理念有待突破
企业参赛作品《盛世华彩》在提花工艺的设计、面料的拼接上很有创意,其运用细密的小点灵活排列在床品上,看似规矩却又多变,动感十足。连续几年担任大赛评委的南通大学教授张毅认为:“该作品结合了像国外宣传画似的元素与中国特色,具有较强的艺术感与创意,但是边角处后期填补的纹样却与整体略有偏差,使效果减半。”
“虽然企业参赛作品每年都有一定的突破,但整体来看,企业参赛作品的创意步伐都迈得不够大,企业家的理念必须与时俱进,为长远的目标打好根基,注重提升品牌价值,重视产品设计,善待设计师并精心培养设计师才是企业成功占据市场的重点。‘创意’是大赛永恒的核心,大赛创办的目的就是挖掘具有创新精神的家纺设计人才,学生胆大、创新度高,却缺少材料,企业材料、技术丰富,却顾虑太多,难有创新突破,若能把两者相结合,效果定会不同反响。”张毅认为。
回复 225260 到 家纺网 微信
随时随地看,还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哦。
随时随地看,还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哦。
热点资讯
热点图文
蓄势待发!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开展在即!
盛夏伊始万物并秀。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将于7月1-3日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展为华东地区纺织服装供应链...
文化自信激扬时尚创意,产业互联聚合集群之力 高阳毛巾荣获十大时尚引领榜样殊荣
日前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纺织服装年度精锐榜发布仪式暨2021行业精英论坛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尽责任,intertextile家纺展携手企业逆向前行
近期,家纺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中国国际家纺展组委会一直在密切关注企业的复工情况,并与中国家纺协会一起,对企业展开问卷调查活...
一元开店,店联盟全新上线
还在店里坐等顾客上门?还在发愁库存压力?没有优质一手货源?有了店联盟,以上问题统统帮您解决!店联盟是什么?店联盟拥有多种...
家纺市场成交稳中攀升
近期,中国轻纺城传统市场家纺市场成交局部活跃,涤纶长丝类装饰面料挂样品种增加,现货上市场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