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必须掌握的识人技术
2013-11-13
据我了解,此美剧的理论基础来自美国一位教授,他叫保罗埃克曼(PaulEkman)率先发起了一项他称之为“细微表情(micro-expression_rs)”的研究。一时的脸红或抽动——这些瞬间即逝、无意识流露出来的面部动作表情,只有在电影的定格画面中才能捕捉到,大多数未受过训练的观察者是无法注意到的。这也就是许多经理人在面临问题时喜欢选择进行面对面会谈的原因。他们认为:通过看对方的眼神或是握手的力度,即能判断他的诚意和承诺。谈判者对一项要求做出让步,是因为他“眨了眼”而被对手乘虚而入(对手认为这是他心虚的表现);而如果谈判方达成了一致,则是因为他们“彼此对视”的结果。
不过,人们往往很据一些错误的线索就会对他人做出草率的判断,因而造成失误。比如,有人认为目光游移不定就是欺骗的迹象,但也有研究机构指出:害羞、缺乏自信、以及文化习俗等都有可能导致人转移目光。在美国,目光接触表示关注和兴趣,而在非洲的一些地方,在日本和朝鲜,避免目光接触是一种尊重的表示。因此,根据一种表情来判断一个人有没有说真话是错误的,必须把每条线索、每种迹象放在一起来综合判断,才能得到比较可信的印象。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可见能真正认识一个人是很难的,能知道别人的心思更是难上加难。尤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作为企业领导难免与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这是常有的事,所以在他人交往时,先要掌握一定的识人技术,懂得一定的识人知识和一些快速的识人技术,懂得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认清一个人。所谓“一样米养百样人”,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会遇到识人识才的问题,只有那些懂得观察、快速识人的企业领导,才能在社交中轻易获得成功,而那些没有快速的“识人”本领的人,则很可能做一些徒劳的努力和牺牲。
上一页123下一页
如何察知人才的真才实学,如何让员工的知识能量得到最大的发挥,如何做到知人善任、各尽其才,如何用较简单的管理取得较大的绩效,如何驾驭员工、建立优秀的团队……这些问题都是错综复杂的,答案也不一丽足。关键是领导者要不断揣摩和总结,最终寻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据媒体报道,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在科技推展会上发现,有些企业伪装成顾客与科技人才进行交流和探讨,实际是在物色人才。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人才呢?谭小芳老师认为:人才可以从德、才、术三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1、德,当然包括日常所说的为人处事的道德,但对企业而言,包括员工必须认同企业的文化,遵循企业的价值观。“道不同,不足为谋”,“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都是在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价值观。企业家用思想推动企业,用价值观凝聚资源。我们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没有管理的管理,“无为而治”。实施基于价值观的领导并非要找出更好的控制员工的方法,而是给员工以更多的自由。孙悟空的禁锢到来真的没有了吗?它还在那里。只是从有形变成了无形,由束缚肉体变成了束缚思想。这个束缚的关键,就是价值观管理。
2、才,中国三国时期魏国人刘劭,有一本《鉴人资源》,说人有八种才干。“聪能听序,谓之名物之才;思能造端,谓之构架之才;明能见机,谓之达识之才;辞能辩意,谓之赡给之才;捷能摄失,谓之权捷之才;守能待攻,谓之持论之才;攻能夺守,谓之推彻之才;夺能易予,谓之贸说之才”。翻译成现代语言,应该是说聪明而能够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思考而能够在旧基础上更新,创新;智慧而能了解事物变化的原因;善于沟通而能说服别人;反应敏捷而能避免失误;坚于防守而能抵御对手;主动出击而能获得胜利;能够“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批驳对手而赢得胜利。
3、术,简单地说就是具备专业知识及专业的执行能力。识别人才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知人之性,莫难察焉”。白居易在《辨才》诗中有:“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因此对于“非常之才”要有非常的耐心,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识别和考察。
在我国,认识人才、发现人才的事例可以说俯拾皆是:华罗庚发现陈景润,是因为华罗庚精通数学;徐悲鸿发现齐白石,是因为徐悲鸿系一代宗师;王昆发现一大批得青年歌手,是因为王昆不仅有爱才之心,而且她本人就有很高的艺术才华。“能者知能,贤者知贤”,这是识才的一种规律。所以,领导者想当发现人才的“伯乐”,就要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品德,否则,人才天天生活在你周围,你也会视而不见。与认识人才、发现人才密切相联的是对人才的鉴别。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人才,依据什么做标准呢?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为了切实提高领导者的识人技术,谭小芳老师还提出了察言和观色两个技巧——察言,是识人的关键。一个人的言辞能透露他的品格,通过对方的言谈你能了解他的地位、性格、品质以及内心情绪。因此,领会弦外之音是“察言”的关键所在。观色,有如“看云识天气”,从对方的表情、面相、打扮、动作以及看似不经意的行为,敏锐细致地观察,可在第一时间掌握对方的意图,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从而随机应变,做出正确的反应。
总之,由古论今,在我国生产力高速发展的今天,每个领导应该“铁肩担道义,慧眼识英才”,放开眼界发现人才,坚持以马列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全面、发展地考察人才,建立科学的人才考察测评机制,从德、能、勤、绩等方面严格考察,才能正确地识别人、发现人,切实提高识人技术!
回复 263195 到 家纺网 微信
随时随地看,还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哦。
随时随地看,还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哦。
热点资讯
热点图文
淄博纺织培训中心扎实做好就业培训工作
淄博市纺织行业培训中心是周村区就业培训定点机构,该中心根据我区《2013年“免费技能培训4000人”实施方案》要求,发挥...
全国整体软装设计高端特训营举办
7月2日,为期3天的“全国整体软装设计高端特训营”在北京服装学院举办,为了提升家纺设计师的整体软装设计水平,拓宽家纺企业...
中纺联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班在京举行
培训活动现场2013年6月8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人事部、纺织人才交流培训中心共同组织举办的“中纺联人力资源管理与实务...
宝缦家纺第十四届新店培训启航
一声柳哨,雀跃在明媚的春光里,调皮地吹开了人间的四月,吹响了品牌家纺宝缦家纺第十四届新店培训的号角。作为家纺十大品牌之一...
群芳斗妍闹春俏 宝缦家纺店长培训第二波
“好雨知时节”,在这群芳斗妍时节悄然发生。在纷纷的春雨中送走了第一批参加培训的店长们,经过一场春雨的洗礼,宝缦家纺办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