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力量助力纺织“非遗”传承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位列其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政府认定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中,纺织非遗目前已有74项被列入其中,涉及绣、织、染以及服饰四大类别。有关政府部门、机构、行业和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开发、保护和传承纺织非遗,一些非遗项目取得了明显的市场化业绩,但整体状况仍不理想甚至堪忧。如何让祖先辛勤智慧的结晶世代相传下去,并让这些珍贵的财产得以更好的传承与发扬,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
抓紧对纺织非遗项目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尤为关键。传承非遗要做到以人为本,人才是关键。纺织非遗大多属于传统手工技艺范畴,多数的纺织非遗都是以师传徒、父传子的形式进行传承,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代代民间艺人离去,如果保护工作开展地不够及时,就有可能失去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对纺织非遗的人才培养应作为重中之重。目前,国内纺织高校开展了相关工作,天津工业大学为保护纺织类非遗,建立了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研馆。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成立了专门的湘绣艺术学院,开展湘绣的艺术设计与营销课程,并聘用湘绣大师为学校导师,将传统师徒相授融入职业教育体系。
行业机构传承纺织非遗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实现纺织企业、非遗传承人之间的无缝对接,统筹资源并整合设计师、媒体、高校等多方社会力量为之服务;如何与其他各文化产业跨界合作,向社会各界传播关于纺织非遗的传承与保护的文化理念,都是值得行业组织深入研究的课题。行业机构可以通过组织纺织非遗技术与产品展示、非遗专题论坛和非遗时装秀等活动,形成传承纺织非遗的行业和社会氛围及平台。
纺织非遗传承不仅要保护,更要市场化推广。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仅仅依靠保障制度很难让古老的产业重新焕发生机。大力推进纺织非遗项目的市场化应用,从传统的口口相传到现代工业化应用和现代网络经济的快速传播,实现纺织非遗与市场化紧密结合,才能推动传统文化价值转化为现代经济价值。依靠市场化的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创造民族品牌价值,让全国乃至世界都认识到纺织非遗产品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与工艺价值,才能真正实现非遗的传承和发扬。
随时随地看,还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哦。
热点资讯
热点图文
蓄势待发!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开展在即!
盛夏伊始万物并秀。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将于7月1-3日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展为华东地区纺织服装供应链...
文化自信激扬时尚创意,产业互联聚合集群之力 高阳毛巾荣获十大时尚引领榜样殊荣
日前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纺织服装年度精锐榜发布仪式暨2021行业精英论坛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尽责任,intertextile家纺展携手企业逆向前行
近期,家纺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中国国际家纺展组委会一直在密切关注企业的复工情况,并与中国家纺协会一起,对企业展开问卷调查活...
一元开店,店联盟全新上线
还在店里坐等顾客上门?还在发愁库存压力?没有优质一手货源?有了店联盟,以上问题统统帮您解决!店联盟是什么?店联盟拥有多种...
家纺市场成交稳中攀升
近期,中国轻纺城传统市场家纺市场成交局部活跃,涤纶长丝类装饰面料挂样品种增加,现货上市场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