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史话:瑰丽精细说苏绣
苏州刺绣是我国的四大名绣之一,因以产地为名,故又简称为“苏绣” 。苏州位于长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 蚕桑业发达,自古盛产丝绸。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的产生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苏绣技艺起源不详。相传古吴越有截短头发,身绘花纹,以避蛟龙之害的风俗。后人根据文身的图案,在衣服上行针穿刺,绣成五彩缤纷的衣服。三国时代,吴王孙权之妻赵夫人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阵之形,时人谓之“针绝”,这说明当时吴地刺绣技艺已相当高超。1956年苏州虎丘塔发掘出4块宋代刺绣经帙,已能运用多种针法刺绣花草图案,色彩鲜明,古朴大方。又据《清秘藏》叙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嚵(chan)唼(sha)之态,佳者较画更胜”。随着宗室南迁,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江南经济繁荣,绘画与刺绣互相影响,促使刺绣技艺竞相媲美,苏绣的艺术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到了明代,江南已成为丝织业中心,在绘画方面出现了以唐寅(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丝织工艺与绘画艺术的发展,为刺绣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原料和画稿,这极大地推动了刺绣的发展。后在上海“顾绣”的影响下,苏绣艺术逐渐形成了精细雅洁,色彩秀丽的独特风格,且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除了皇室用品外,刺绣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民间用刺绣品:如服装、被面、桌披、枕袋帐幔、靠垫、鞋面、香包、扇袋等日渐繁多,苏州因此有“绣市”之称。这些绣品不仅针法多样,且绣工精细、配色秀雅,装饰性强,深受群众喜爱。特别要指出的是,双面绣这时已经出现,这标志着苏绣工艺已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
自明代以来,苏绣大师辈出,流派纷呈。清道光年间的苏州女子丁佩总结刺绣技艺,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刺绣专著《绣谱》 。光绪年间,沈云芝以技艺精湛闻名苏州绣坛,她继承传统并吸收日本绣法和西洋画、照片的明暗原理,注重物象的“逼真”和立体感,,新创了"仿真绣",又称 “美术绣” ,苏绣艺术由此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慈禧七十寿辰,沈云芝绣佛像等八幅作品祝寿,慈禧备加赞赏,书写"寿"、福 "两字,分赐沈云芝和她的丈夫,从此沈云芝改名沈寿。嗣后她的作品 《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曾获意大利都灵万国博览会“世界至大荣誉最高级之卓越奖” ;作品《耶稣像》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傅览会"上获一等大奖,引起国际轰动,因而获得“神针” 、“绣圣”和“世界大美术家”的荣誉称号。至此,“仿真绣”享誉中外,开拓了苏绣崭新的一页。在沈寿的倡导下,北京、天津、苏州、南通、丹阳、无锡、常熟等地分别举办了刺绣传习所,传授苏绣及她开创的"仿真绣"技法。沈寿晚年口述《雪宦绣谱》,总结刺绣经验。她在绣谱中自述说:“我针法非有所受也,少而学焉,长而习焉,旧法而已。既悟绣以象物,物自有真,当放真,既见欧人铅油之画,本于摄形,形生于光,光有阴阳,当辨阴阳,潜神凝虑,以新意运旧法,渐有得。” 。20世纪30年代,苏绣名家杨守玉创“乱针绣” 。她把传统刺绣“排比其针,密接其线”的方法创造成以长短参差的直斜、横斜线条交叉,分层搀色的技艺,绣出人物、风景、静物、动物等。“乱针绣” 的出现,丰富和扩展了苏绣的题材与内涵,大大提高了苏绣艺术的表现能力,是对我国几千年传统刺绣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随时随地看,还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哦。
热点资讯
热点图文
蓄势待发!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开展在即!
盛夏伊始万物并秀。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将于7月1-3日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展为华东地区纺织服装供应链...
文化自信激扬时尚创意,产业互联聚合集群之力 高阳毛巾荣获十大时尚引领榜样殊荣
日前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纺织服装年度精锐榜发布仪式暨2021行业精英论坛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尽责任,intertextile家纺展携手企业逆向前行
近期,家纺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中国国际家纺展组委会一直在密切关注企业的复工情况,并与中国家纺协会一起,对企业展开问卷调查活...
一元开店,店联盟全新上线
还在店里坐等顾客上门?还在发愁库存压力?没有优质一手货源?有了店联盟,以上问题统统帮您解决!店联盟是什么?店联盟拥有多种...
家纺市场成交稳中攀升
近期,中国轻纺城传统市场家纺市场成交局部活跃,涤纶长丝类装饰面料挂样品种增加,现货上市场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