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小姐的家居店为何火暴(二)
图解:采访:自己搬家,觉得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完整的餐具,还有一些靠垫,踏垫,还有就是觉得好象这个商品不是很齐全,那觉得看中意吗?有的在百货公司,觉得这个价格很不合理,很贵。所以想,如果说我有这么不方便,相信很多人也感觉跟我有一样的不方便。
原来,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大陆的家居市场才刚刚起步,能够买到的商品要么是进口货,价格昂贵,要么是做工粗糙,缺乏美感的过时产品。几乎买不到有创意、有个性、精致实用,价格又不太贵的产品。这一发现让潘淑真突发奇想,为什么不抓住这片市场空白,试着做做家居用品的生意呢?于是,开个家居小店的想法在她的脑中出现。但是丈夫会是什么意见呢?
我太太是一般的女人的话,我可能有赞成和不赞成的选择,我太太是非常能干的职业女性,这个时候,我只有一个选择就是赞成,第二个呢我要帮她考虑的就是资金的问题,因为我操作百货,所以我完全了解,如果做百货公司做一个柜台,大概要多大的投资,我帮他盘算下来的话,这个资金还是可以承受的,如果有损失还是可以承受,潘淑真的丈夫说。丈夫的支持令潘淑真信心大增,经过一番盘算,夫妻二人拿出50万元人民币,用来租房和进货,并且给小店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多样屋”。
所以取一个名字叫“多样屋”,就是觉得,比较温馨,然后卖自己的收藏品一样,这样的心理,只要我自己喜欢的,我自己用的到,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也是会有一样的想法,就这样小店开起来了。
开个小店,看起来简单,但真正操作起来时,却困难重重。潘淑真碰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进货关。按照她的经营理念,自己的小店要想超越其他的家居店,除了种类齐全之外,小店出售的每一款商品还要别致、新颖,做工精细。可是,到哪里才能买到这些符合要求的产品呢?祖国大陆地域广阔,当时的潘淑真,除了上海之外,对大陆的其他城市简直就是一无所知,为了找到好的产品,潘淑真用尽了一切方法,只要打听到生产厂家,无论多远,潘淑真都会亲自去采购。
有时候想想看,为了买一个玻璃,跑到山西那么远的地方,坐了好几十个钟头的车子,火车到了又要转巴士,又进山里面去。
虽然很辛苦,但当潘淑真第一眼看到那些做工精细,晶莹剔透的产品时,旅途中的疲劳,顿时一扫而空。如果她的小店能卖这样的产品,相信顾客一定会喜欢。可是,当潘淑真拿出两万元人民币现金,找到厂里的负责人要求订货时。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工厂负责销售的人员竟然拒绝卖货给潘淑真。为什么拿着现金却买不到产品呢?
要卖给内销,内销免谈,我们不做内陆我们不做大陆的生意,我说为什么不做呢,他说你卖不起,你卖不起那么好的一个价钱,因为国内现在的消费水平还不到,外贸企业只做外销本无可厚非,但毕竟潘淑真是带着现金来买货的。拿着钱却买不到货,这让潘淑真难以理解。她隐隐感到,对方不卖货给自己,绝不仅仅是因为担心她买下的货卖不出去。这里边必定另有隐情。
您可能还关注
- 行业新闻
- 加盟指导
- 经商宝典
- 消费资讯
随时随地看,还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哦。
相关新闻

扫一扫关注微信
品牌投资关注榜
- 10万以下
- 10-20万
- 20-40万
- 40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