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长江 家纺圈的个性派
2011-6-29
在笔者的日常工作中有一件难事,那就是做企业家或是经理人的专访,因为有的时候并不顺畅,他们的顾忌有很多,既不想说关于个人的事情,也不想说关于企业的事情,或是害怕说得太多而暴露了不良细节,或是担心同行借鉴了自己的好点子,以至于寄希望能尽可能地寻找到个性鲜活的家纺人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当(中华家纺网记者)在明超国际遇到杨长江总经理的时候特别感慨,开放、诚实、正视自己和公司的人,很愿意展示真实和个性化地自我,而正是基于他的这种开放心态,才能获得大众的广泛理解和支持。
天生的演讲者
在前不久举行的明超国际的年度营销峰会上,杨长江做了题为《赚钱财是硬道理》的峰会致辞,面对来自全国的明超经销商,他谈了一个很具有终极意义的话题——如何赚钱。
提出明超团队需要“正念”,“因为思想会指导行为,思想会指导人们的评判标准,只有大家的思想都走到了一起,才能成功地在一起合作,共同打造明超品牌,各取所需,共获发展。”此外,如何赚钱,他还提到了“道”。要求明超团队行为统一,遵循“道”,“因为一切事物都具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品牌的发展同样如此。全体明超人遵循公司制定的区域发展方案,统一行为,才能共谋发展。”
不论是“正念”,还是讲究“道”,杨长江的这番演讲,确实获得了台下的明超员工和经销商的认可。因为大多数人在谈论“赚钱”这个听上去就很俗的话题时,多半很难让听众反复去咀嚼讲话的内容,并进行意识层面的反思。
但杨长江做到了,台下热烈的掌声说明了这一点。面对这个刚上任三个月,大多数经销商还是首次见面的总经理,或许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天生的演讲者”。
看好家纺市场,所以来了
在进入家纺圈之前,杨长江一直在服装行业工作,对于很多家纺人抱怨家纺市场环境恶劣、竞争激烈的说法,他表示反对,“对比服装行业,你就会知道自己的现状是多么好,也会觉得消费者是多么买家纺的账。”
看好家纺市场,但他也不否定这还是一个尚不成熟的领域,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品牌化的深度、投资者的态度,还有产品层面的种种问题也是眼下所有家纺企业都必须直面的。
“这个行业需要时间,再给一点时间,一切都会不一样,万事万物都有规律,这是发展的趋势。”从担任宝洁的统计分析员进入商业圈,到后来在美特斯邦威、森马等服装企业担任高管的从业经历,或许已经教会他怎么看待行业发展趋势和相对应的营销策略,然而这位见惯商业江湖刀光剑影的经理人却淡淡地说:“我不懂营销,也从没学过营销,但是营销中的规律先贤们早已经告诉了我们。”
他赞叹具有个性的事物,一如家纺行业里他眼中的一些品牌,“富安娜像一个激进的艺术家,美轮美奂;梦洁像一个有为青年,走品质路线;水星像一个精明的商人,商业化运作非常成功;罗莱像一个大度包容的智者……”。
矛盾的综合体
实际上,他自己就是浑身充满个性味的人,平头、唐装加布鞋,推崇佛学,爱研究季羡林《禅与东方文化》这一类的佛学书籍;爱笑,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牙齿也都大大方方的晒出来;喜欢飞驰在高速公路,用刺激的速度感、轰鸣的马达声来放松自己;不喜欢交太多朋友,只要志同道合的;肯定团结合作的必要性,也要坚持自己独立的观点;自称是不折不扣的打工仔,也申明钱对自己已经不是问题……
对爱和不爱分得很清楚,却又充满了矛盾,“你承认自己是个矛盾的综合体吗?”他对中华家纺网记者的回答是,“我不矛盾,矛盾是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而人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每一刻都不可能一样。”
在狼烟四起的商场,每一个亲历其中的人或许都知道一个道理,做个性派不容易,倒不如磨得圆润些。文章最后,我们不妨参考庄子内篇《齐物论》的另外一句 “莫若以明”,是以为自勉。
您可能还关注
- 行业新闻
- 加盟指导
- 经商宝典
- 消费资讯
回复 210073 到 家纺网 微信
随时随地看,还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哦。
随时随地看,还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哦。
相关新闻

扫一扫关注微信
更多精彩等着你……
品牌投资关注榜
- 10万以下
- 10-20万
- 20-40万
- 40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