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后 中国家纺业是否将是片红海?
该给高歌猛进的家纺业泼一点冷水了!
至今仍然欣欣向荣的中国家纺业,5年后,将哀鸿遍野:
行业将从高速增长变为稳定增长,后进企业将再难搭高速成长的顺风车;
市场格局基本稳定,品牌座次基本排定,中小企业将举步维艰;
行业平均利润将大幅降低,甚至进入微利时代,既无规模又无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将陷入困境;
整个市场一片红海,价格战、促销战、终端战、肉搏战此起彼伏,这将让本已处微利中的家纺企业雪上加霜;
陷入红海战的家纺企业将难以脱身,放弃红海战,无异于等死,继续展开红海战,等于找死。。。。。。
以上的这一幅幅惨烈场景,似乎离我们尚且繁荣的家纺行业还为时太远。但是,任何品牌,在春天的时候要想到冬天,在繁华的时候要想到萧条。因为繁华日子太久了,危机就会到来。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居安思危”,是每一个成功的品牌都应该记住的一个词语!
更何况,中国的众多先行行业,不已经为我们家纺业做出示范了吗?从起步供不应求,到快速崛起,再到蜂拥而入,然后到刺刀见红,最后大部分企业黯然退出,家电业、服装业、饮料业、保暖内衣业。。。。。。都一一走过了这样的一条坎坷路。
也许,有人会说,家纺也许会有例外。
如果“他山之石”,还不足以攻玉的话,那么,我们来看一看家纺业的几个现象,也许就能发现我们的家纺业,离红海已经不远了。
第一,家纺业赢利模式,万人同走一条路
家纺行业肇始于90年代中期,起步于世纪之初,兴起于2003年左右,至今仍然风风火火。从“床单被罩”发展成一个新的家纺行业,家纺业走过了一段既艰难又光辉的历程。在这十数年发展过程中,家纺业诞生出四种主要的赢利模式:
第一种,是甚嚣尘上的专卖模式。这种模式发源于富安娜,后被罗莱等品牌借用并发扬光大,至今成为家纺业主要渠道模式之一,众多的家纺品牌,一上来,往往不假思索就开始走专卖路线,导致同质化严重。
专卖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将生产的全部或部分外包,企业只负责研发、品牌建设和渠道建设。企业面对的是新兴的中产购房一族,其赢利点在于“产品设计+品牌溢价+渠道加价”。
第二种,则是超市模式。其领导者包括红富士、小绵羊等品牌,这些企业都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经过多年的积累,在超市渠道建立起了强大的网络,迎合的是广大的普通市民,以价廉物美取胜。
超市模式的赢利点主要在于生产,而不在于品牌的溢价,依靠过硬的质量和过得去的产品设计占领市场。与专卖模式相比,除了巨大的超市成本外,它的成本相对较低,故利润也较低。但由于价格优势和超市的渠道背书,所以超市家纺的销量依然非常巨大。
第三种,是批发模式。批发模式以价格取胜,占领广大的乡镇和农村市场,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赚取利润,基本不考虑品牌的建设,赚的纯粹就是生产的钱。
第四种,是出口。出口模式同样赚的仅是生产的钱,与批发模式有其相同的地方,只不过销往地区不同而已。
迄今为止,中国的家纺企业已经接近2万家,规模以上的就有一万家左右。如此巨大的企业数量,但其经营模式却只有以上四种。而且,在这2万家企业中,3.2%的企业依靠在中国市场进行品牌经营;33.9%的企业有比较稳定的海外定单;62.9%的企业缺乏稳定的定单,始终处于低速运转阶段(据格瑞贝斯环球财经报道)。
由此可见,接近90%以上的家纺企业,走的都是生产型道路;只有为数极少的家纺企业,开始走品牌经营道路。而就在这为数不多的走品牌道路的企业中,其基本的运作模式也主要就是专卖模式与超市模式。
不管是数万家企业同挤生产型的独木桥,还是数千家企业同走专卖路线和超市路线,家纺行业一个最危险的现状就是:赢利模式同质化。
随时随地看,还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哦。
热点资讯
热点图文
蓄势待发!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开展在即!
盛夏伊始万物并秀。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将于7月1-3日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展为华东地区纺织服装供应链...
文化自信激扬时尚创意,产业互联聚合集群之力 高阳毛巾荣获十大时尚引领榜样殊荣
日前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纺织服装年度精锐榜发布仪式暨2021行业精英论坛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尽责任,intertextile家纺展携手企业逆向前行
近期,家纺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中国国际家纺展组委会一直在密切关注企业的复工情况,并与中国家纺协会一起,对企业展开问卷调查活...
一元开店,店联盟全新上线
还在店里坐等顾客上门?还在发愁库存压力?没有优质一手货源?有了店联盟,以上问题统统帮您解决!店联盟是什么?店联盟拥有多种...
家纺市场成交稳中攀升
近期,中国轻纺城传统市场家纺市场成交局部活跃,涤纶长丝类装饰面料挂样品种增加,现货上市场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