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经营下的多层代理
作者:樊晓军 张伟杰 刘启雷 2013-7-25
(二)公司经理与部门经理之间的代理问题
企业多元化经营,往往会形成避免信息不对称的内部资本市场,可以达到财务方面的协同效应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适应性和降低经营风险。但是,由于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内部信息不对称,因此其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并不一定是高效的,公司的现金流有可能并不根据资金投入产出比率来进行分配,而有可能会出现滥用自由现金流、代理问题与寻租行为,以及交叉补贴与平均主义等现象,从而损害公司的整体价值。
(1)部门经理激励的缺失。由于多元化公司总是以其掌握的高质量的信息为基础,来进行跨部门的资源配置,即从事积极的“挑选胜者”活动,将较低回报率的分部产生的现金流投向一些认为是高回报率的分部,当公司总部对各分部回报率排序错误时,造成资源配置失误,同时必然造成资源调出部门经理的不满,出现努力程度不够、增效动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分部内部管理不善、业绩下滑,最终损害公司绩效。
(2)部门经理的寻租行为。由于公司总部不能完全代表股东的利益,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公司总部和分部经理都会追求其个人利益最大化。所以,较弱分部或资源流出部门经理就有可能出现寻租行为,他们就会试图夸大分部的投资前景或者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影响公司总部的公关活动中,来诱使公司总部给予他们更多的补偿、权力和资源,导致交叉补贴、平均主义现象的出现,这种扭曲的资源配置,不仅会造成资源流出部门的不满,同时会助长寻租行为的频发,改变寻租力度与寻租范围的扩大,进而影响公司的绩效。
(三)控股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
近年来,除美国和英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企业的股权不是分散的,而是集中的。在股权集中的金字塔式控股公司内,由于大股东拥有相当大份额的剩余收益索取权,容易对经理人进行有效监督,可以有效解决在分散股权结构中,股东之间相互“搭便车”的问题,提高全体股东的剩余收益。但是,如果中小股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大股东就有可能利用其对中小股东的代理人地位,为其获得私有收益而产生掠夺行为,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产生大股东的代理问题。
大股东通常会采取支付给高层管理者过高的报酬、股权稀释、关联交易、夺取企业的投资机会或者迫使企业投资于不盈利但却有利于大股东的投资项目等多种手段来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
大股东的代理问题可能出现在大股东与中小股东有利益冲突的任何地方,不过在新兴市场,这类代理问题尤其严重,因为在新兴市场保护小股东的治理机制非常不健全,如保护中小股东的法律和司法体系、分散的所有权结构,独立性高的董事会、活跃的外部接管市场以及有效的信息披露等。
三、从代理角度提高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的措施
(一)设计最优的代理人激励契约
这里的代理人是指公司高层经理和部门经理,旨在通过合理的激励契约,尽可能实现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平衡,实现双方共赢。管理层的激励效果主要是指对管理层所赋予的激励计划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程度,通常用“薪酬—绩效—敏感度”指标来衡量。一般认识,管理层薪酬敏感度越高,对业绩的激励效果越好。笔者认为,应将薪酬、绩效、任期和淘汰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将建立奖金、晋升、休假等短期激励机制和管理层持股、股票期权计划等长期激励机制相结合,克服以短期激励为主、长期激励乏力政策下的管理者短期行为。做到高薪、较长任期并且以绩效为基础,从而解决代理制中股东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而降低代理成本,提升企业绩效。
(二)建立健全经理人市场
(1)建立市场选择机制。我国必须加快人才市场化改革,以市场经济规律来实现经理人供需双方合理流动,同时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经理人职业化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选择机制的作用,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经理人。
(2)建立市场评价机制。如果没有客观有效地市场评价,很难对公司的价值和经理人的业绩作出合理的评价,应该建立起一批综合实力强、信用等级高的经理人评估机构,通过对经理人从业经历、业绩、职业操守、信用状况等多方面全方位评级,实现职业经理人的合理配置,进而淘汰一批不合格的经理人。
(三)优化股权结构
研究发现,公众公司比私人公司有更高的多元化程度,他们认为其中的原因在于私人公司由于较高的股权集中度而减少了代理成本。同时,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管理者的在职消费水平呈一种非线性的“U”型关系,即大股东对管理者在职消费行为的监督作用同时存在激励效应和防御效应,所以,要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实现股权构成和形式的多样化,形成多个相互制衡的较大股东,通过管理层持股,使得股东与管理者,中小股东与大股东的利益趋同,达到合理、谨慎投资、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
(四)部分股东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并且引入外部审计机制
为了达到监督管理者、降低代理成本和提高绩效的目的,可以由部分股东参与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这样股东可以得到及时、准确和有效的信息。代理问题产生的关键原因在于委托代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对管理层进行事后监督能有效降低由此诱发的道德风险。所以,公司应引入外部独立审计机制,通过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实现对企业管理层的监控,抑制经理人的道德风险,控制管理人员的在职消费和效率损失,降低代理成本,提高绩效。
企业成功地实行多元化,必须从代理角度入手,建立最优的代理人激励机制;健全经理人市场并逐步优化股权结构。同时,通过外部审计制度和股东监督抑制经理人的道德风险,规范经理人的在职消费行为。
企业多元化经营,往往会形成避免信息不对称的内部资本市场,可以达到财务方面的协同效应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适应性和降低经营风险。但是,由于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内部信息不对称,因此其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并不一定是高效的,公司的现金流有可能并不根据资金投入产出比率来进行分配,而有可能会出现滥用自由现金流、代理问题与寻租行为,以及交叉补贴与平均主义等现象,从而损害公司的整体价值。
(1)部门经理激励的缺失。由于多元化公司总是以其掌握的高质量的信息为基础,来进行跨部门的资源配置,即从事积极的“挑选胜者”活动,将较低回报率的分部产生的现金流投向一些认为是高回报率的分部,当公司总部对各分部回报率排序错误时,造成资源配置失误,同时必然造成资源调出部门经理的不满,出现努力程度不够、增效动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分部内部管理不善、业绩下滑,最终损害公司绩效。
(2)部门经理的寻租行为。由于公司总部不能完全代表股东的利益,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公司总部和分部经理都会追求其个人利益最大化。所以,较弱分部或资源流出部门经理就有可能出现寻租行为,他们就会试图夸大分部的投资前景或者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影响公司总部的公关活动中,来诱使公司总部给予他们更多的补偿、权力和资源,导致交叉补贴、平均主义现象的出现,这种扭曲的资源配置,不仅会造成资源流出部门的不满,同时会助长寻租行为的频发,改变寻租力度与寻租范围的扩大,进而影响公司的绩效。
(三)控股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
近年来,除美国和英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企业的股权不是分散的,而是集中的。在股权集中的金字塔式控股公司内,由于大股东拥有相当大份额的剩余收益索取权,容易对经理人进行有效监督,可以有效解决在分散股权结构中,股东之间相互“搭便车”的问题,提高全体股东的剩余收益。但是,如果中小股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大股东就有可能利用其对中小股东的代理人地位,为其获得私有收益而产生掠夺行为,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产生大股东的代理问题。
大股东通常会采取支付给高层管理者过高的报酬、股权稀释、关联交易、夺取企业的投资机会或者迫使企业投资于不盈利但却有利于大股东的投资项目等多种手段来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
大股东的代理问题可能出现在大股东与中小股东有利益冲突的任何地方,不过在新兴市场,这类代理问题尤其严重,因为在新兴市场保护小股东的治理机制非常不健全,如保护中小股东的法律和司法体系、分散的所有权结构,独立性高的董事会、活跃的外部接管市场以及有效的信息披露等。
三、从代理角度提高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的措施
(一)设计最优的代理人激励契约
这里的代理人是指公司高层经理和部门经理,旨在通过合理的激励契约,尽可能实现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平衡,实现双方共赢。管理层的激励效果主要是指对管理层所赋予的激励计划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程度,通常用“薪酬—绩效—敏感度”指标来衡量。一般认识,管理层薪酬敏感度越高,对业绩的激励效果越好。笔者认为,应将薪酬、绩效、任期和淘汰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将建立奖金、晋升、休假等短期激励机制和管理层持股、股票期权计划等长期激励机制相结合,克服以短期激励为主、长期激励乏力政策下的管理者短期行为。做到高薪、较长任期并且以绩效为基础,从而解决代理制中股东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而降低代理成本,提升企业绩效。
(二)建立健全经理人市场
(1)建立市场选择机制。我国必须加快人才市场化改革,以市场经济规律来实现经理人供需双方合理流动,同时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经理人职业化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选择机制的作用,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经理人。
(2)建立市场评价机制。如果没有客观有效地市场评价,很难对公司的价值和经理人的业绩作出合理的评价,应该建立起一批综合实力强、信用等级高的经理人评估机构,通过对经理人从业经历、业绩、职业操守、信用状况等多方面全方位评级,实现职业经理人的合理配置,进而淘汰一批不合格的经理人。
(三)优化股权结构
研究发现,公众公司比私人公司有更高的多元化程度,他们认为其中的原因在于私人公司由于较高的股权集中度而减少了代理成本。同时,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管理者的在职消费水平呈一种非线性的“U”型关系,即大股东对管理者在职消费行为的监督作用同时存在激励效应和防御效应,所以,要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实现股权构成和形式的多样化,形成多个相互制衡的较大股东,通过管理层持股,使得股东与管理者,中小股东与大股东的利益趋同,达到合理、谨慎投资、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
(四)部分股东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并且引入外部审计机制
为了达到监督管理者、降低代理成本和提高绩效的目的,可以由部分股东参与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这样股东可以得到及时、准确和有效的信息。代理问题产生的关键原因在于委托代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对管理层进行事后监督能有效降低由此诱发的道德风险。所以,公司应引入外部独立审计机制,通过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实现对企业管理层的监控,抑制经理人的道德风险,控制管理人员的在职消费和效率损失,降低代理成本,提高绩效。
企业成功地实行多元化,必须从代理角度入手,建立最优的代理人激励机制;健全经理人市场并逐步优化股权结构。同时,通过外部审计制度和股东监督抑制经理人的道德风险,规范经理人的在职消费行为。
回复 257491 到 家纺网 微信
随时随地看,还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哦。
随时随地看,还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哦。
热点资讯
热点图文
紫罗兰加盟商王振寨的生意经
三年的时光,弹指一挥间,他用短短的三年开创了一生漫长辉煌的事业,与紫罗兰携手并肩,在福州,遍洒芬芳,虽然紫罗兰品牌在福州...
家纺加盟 如何挑选加盟品牌
加盟品牌家纺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方式,有专业人士的指导会让创业者少走很多弯路。在加盟品牌家纺事,选择一个优秀的...
馨而乐加盟商王方:用快乐经营
2011年9月,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馨而乐家纺终于在我的宜宾开业了,截至12月31日在短短五个月时间,我们累积实现了...
凡语家纺加盟商专访
她,是个非常诚实的商人,用一颗最真挚善良的心影响着身边的每个人。也许在很多消费者的眼里,商人总是处于“奸”的位置上,因此...
2012选择加盟品牌要注意什么?
目前,形形色色的连锁加盟项目层出不穷。“投资5千元轻松做老板”、“惊喜项目一天赚1万”、“年薪百万诚邀加盟”……面对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