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展高峰论坛:设计改变中国
纺织行业近三十年是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十年以来我们行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我们在全世界纤维的加工量占到世界总量的40%。当今天全球经济都出现调整的时候,中国经济调整的时候,我们行业的发展模式暴露出很多先天不足,所以我个人认为在这个情况下来讨论设计改变中国是非常有现实意义。首先表现在这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这个阶段的到来实际上是所有参与这个行业的不同层面的企业、行业组织、专业媒体、相关院校都有一种历史使命感,因为当产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向品牌经济转化,或者说我们今天已经开始进入品牌经济的过程当中。如果是这样一种认识角度,设计要改变中国的什么?设计能改变中国的什么?我们现在理解设计改变中国,更多的角度是指我们这个行业而言,我的理解是改变什么?要改变现在我们行业的经济增长方式,这个是需要改变的。同时要改变纺织行业的发展模式,我们现在迎来了这样一个背景,所以这个问题的应运而生就非常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
中国走到今天,我们更多的还是处在加工阶段,我们更多的加工使我们在全球整个生产链过程中处在末端。现在经常讲的金砖四国,金砖四国里俄罗斯、巴西处在全球生产力的前端,就是更多的资源在他们手里。随着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前端材料资源的不断被挖掘、涨价,最后的影响全部由末端来消化,所以如果我们不改变现在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改变这样的发展模式,路一定会越走越窄,所以这个时候必须设计改变中国。我个人更多理解它要改变我们的发展模式、增长方式。
第二点认识,我们的设计是一个系统的概念,绝非是设计师在这个层面就能改变中国的命题,它需要一个链条从不同的角度一起系统来推动,刚才有几位专家已经从这个角度讲了,比如我们的设计要改变中国,我们刚才一直讲设计,设计由谁来做?人才。仅仅有人才设计就完成了吗?显然不是,更多是推动品牌过程中消费群体的文化一定要适应品牌经济的发展,这都是应运而生的,所以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下面就是从人才的角度怎么理解设计改变中国,请他们上台之前,如果大家对我个人的认识有什么意见需要交流,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
提问:如果说设计改变中国是一个明确的方向,我觉得设计改变中国是一个正确的方向,我非常同意您的问题,设计本身是一个产品,我们把设计应用到生产过程中提高我们的附加值。从设计的产业链来讲,在国外、发达国家也很长的产业链,有专人做流行趋势的、做流行颜色的、做花型设计的,目前中国有没有朝这个方向发展?谢谢。
【嘉宾主持迟宗君】一开始我就讲了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我们产品设计的历史很短,我个人认为中国的设计有一个长的过去,但是是一个短的历史,所谓长的过去就是中国往前倒推,我们从文物里看到一些精美的产品,这里边有设计。但是为什么这种设计没有最终延续下来或者说没有经历品牌的经济发展阶段,我觉得这就是短的历史。虽然我们有一个长的过去,但是我们历史作为设计的理念能够和人们生活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历史成果。您刚才的问题是,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协会或有关不同层面在各链条中具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我认为产品经济向品牌经济的过度,刚才有专家讲就是品牌经济培育发展的时候政府的作用,我觉得这是必然的,当产品经济的时候就相应产品经济政府的政策出台,当进入品牌经济的时候自然会有相应政府出台的政策来扶持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必然趋势。或者说在前期产品经济发展实践当中已经有很多政府的政策在起作用。现在有些政策的变化,从我的角度理解带有这种政策导向,就是希望你从原来的产品经济向品牌经济过度,要加速过度,不要还停留在原来的背景下。
作为协会来讲,我们作为专业媒体对行业的情况保持着一直密切地联系,其实协会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就是我们要重视设计、重视品牌。今年3月份也是在这个会场,那时候我们就说过一个数,中国现在做了一个调查,上海是一个商业式的国际都市,对它的调查很有道理,在调查过程中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国外的品牌占80%,国内只占20%,这是在上海著名的大商场里做的随机调查,大牌子基本是国外的。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针对大牌子、品牌现在中国的消费群体仍然有需求,否则这些大品牌就不可能进入,它也没有生存的基础,这恰恰说明中国的土壤已经可以生长品牌,从客观上讲我们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就是消费文化已经开始向品牌经济做更多的靠拢。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在设计改变中国过程中,我们不能对中国市场的开发单纯理解对本土文化、本土观念的开发,因为社会整体在进步,我们对中国市场开发时注意到为什么那么多国外品牌能够在中国展开,这些大品牌保持自己文化的同时融合了中国的东西。我们开发自己的市场或改变中国现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优势是本土的,但是我们恰恰要注意到我们的本土文化一定要和世界先进文化的融合,它才会对中国市场形成积极的影响。我个人认为我们已经迎来了这个时代,这也就是我刚才讲的我们要有这种使命感开发我们的市场、开发我们的品牌。在十五、六年前,我那时候在纺织部工作,部里组织了一批人到北京的商场,去看那些品牌服装,一件衬衣卖两万块钱人民币,我们的一件衣服一定卖不到那个价,除了有面料等本身原因以外,可能设计的理念、设计对中外文化的融合全部都体现在服装上,这是很生动的。那一次逛商场其实就是在激发我们的一种生命年,十五年过去了,我们觉得今天这个主题非常有现实意义,对中国服装发展的方向同样具有历史的意义。谢谢刚才的提问。
刚才我们一直在讲设计,设计和人才是密不可分的,下面我们请两位从人才的角度诠释一下设计如何影响中国,下面有请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设计学院染织系主任霍康教授上台!同时邀请广州源志诚家纺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广东省优秀家纺布艺设计师梁丽韫女士。大家欢迎!先有请霍教授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人才篇
【霍康】谢谢主持人,各位行业领导、企业老板、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广州美术学院的霍康,我从事所谓人才教育时间不短,今天很有幸参加设计改变中国这样一个论坛。老实说,谈论关于人才培养特别是家纺人才的培养,类似这样的话题我听过很多、也讨论过很多。我谈一个别的话题,是不是跟人才培养有关,我不想谈一些宏大的问题,我谈一些具体的小问题,我希望我们每次的讨论都能解决一些问题,即使解决不了问题哪怕给大家一点点启发也是有用的。
我们今天谈的话题是“设计创新与家纺人才的培养”,谈论这个话题从一句话开始,“院校培养家纺设计人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无法满足与高速发展的家纺行业相适应。”我想大家对这句话很熟悉,听的很多、谈的也很多,作为一个老师我应该培养家纺人才,因为我们专业的目标是家纺设计师这一块,也会涉及到服装面料设计。
在这么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在中国做一个设计师是很辛苦的,可以不夸张地说在世界上做中国的设计师是最辛苦的。作为设计师培养院校的老师也是很辛苦的,有我的秃头作证。我们今天探讨的目的不是发牢骚,而是探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大家一起互相碰撞下是不是有一些启发,能有一些好办法拿出来,这个我想了好多年,我现在已经是副教授了,我从助教开始想到现在副教授了也没想明白。比如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之所以院校培养的人才与行业需求有那么大的距离,是否因为我们对设计创新的理解上有差距或者说有差异?我个人的理解,我们企业对设计创新概念的理解或者说所谓的设计创新应该是在自己原有产品的基础上或者国际上流行的、非常畅销产品基础上的延续。而院校对设计创新的理解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对有效设计方法的表达、系统性的训练,从院校培养角度来说更注重这一点,这里面可能会有一些差距。就是说到底什么叫创新?我个人对创新的理解起码有三点:一、创新应该是向市场投入一种全新的或者说是独到的、前所未有的一件产品,这是一层含义;二、它也许是发明创造了或使用了一种先进的工艺技术;三、也许它运用了一种新的营销理念。我想最起码有这三点的理解。
虽然说家纺业在短短十五年发展的确实非常快,我刚才那句话里说“高速发展的家纺业”是不夸张的,确实很高速。但是高速的背后就像刚才有嘉宾谈论到的,我们现在说产业升级也好、品牌战略也好,我个人认为这里面是有水分的,我认为中国所谓品牌的战略跟设计创新、现在所提的产业是有所悖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概念。但是我很高兴看到大家有这个意识。这是我刚才提的第一点,就是对设计创新的理解应该是有距离的。
第二、之所以产生距离,我想院校是肯定有责任的。作为一个培养设计人才的单位,他所培养的学生无论进入哪个行业应该是能为这个行业服务、能为这个行业的进步起作用,如果说一个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不管他是不是设计师,他到行业服务如果不能创造价值的话,我想这个学校肯定是有责任的,这也是我很苦恼的一点。关于第二个问题我想稍微展开一下,院校培养的学生为什么有很多企业不满意?首先我想是教学模式的问题,再往往上面推的话可能是中国教学体制的问题,大家知道现在扩招的很厉害,现在提倡所谓素质教育,我也不知道所谓素质教育是什么,我只知道课程很多,学生四年在学校里学的课程非常多而且时间非常短,我只知道我希望我们这个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到家纺行业里不会被老板说“你有没有搞错,四年里连这个都不懂。”这个情况确实比较严重。在学术教育、学科交叉情况下作为家纺设计培养所需要的时间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如何应对,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应该说也有一点收获,我们希望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改进、模式的改革,比如说工作室制,我们改变以前以课程制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某一个方向上没有专长,我认为现在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专业但没有专长,没有专长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教学安排上的问题,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是资源严重不足,学生已经成倍成倍的增加了,师资增加的并不多,教学硬软件的设备也不多,这是影响教学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我想很多企业老板对这个不一定很清楚,换了我站在你那个角度,我也知道大学四年培养一个大学生连这一点都不懂,我可以告诉大家在中国的美术学院里印花设计软件还没有普及,我相信超过一半的学校连印花设计软件的机器都没有摸过。我们说设计院校培养认错应该站在行业的前沿,了解行业前沿的信息、了解他所发生的事情,但是目前在行业里做不到。
第三、信息交流的平台并不对等,这也是院校跟企业产生距离的原因。我举个例子大家都明白,企业老板们每年可以出无数次国,对世界行业内发生的事情包括流行趋势你可以掌握的很清楚,但是在院校或者说你们公司的小设计师有这个机会吗?我知道现在很多老板已经很重视这一点了,也会带一些设计人员出国考察、看展会,那可能是停留在主要设计师或设计总监层面,一般的设计师是没有办法。我很羡慕安东尼先生,如果中国的老板说让这位设计师待在欧洲八个月不会回来,作为一个中国的设计师我想他们一定会很高兴,我想下面的设计师一定会赞同我这个观点。
作为一个老板,设计师连这个要求都做不到我可以解聘他。如果我手下有大把的资源,所有的展会我都可以看,可以花几万块钱买几个花样回来,可以收集到很先进的信息,但是哪怕你给设计师传达了也是二手的,信息平台是不对等的。所以我们指责设计师为什么设计成这样的时候,我真心希望企业家们好好思考这个问题。刚才也有人提出关于设计环境的问题,我认为中国的设计环境是很恶劣的,虽然我是教设计的。是非常恶劣的,我们没有真正的设计,我这话会不会太夸张我不知道,如果不对请大家批评,整个行业的发展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决定在各位老板身上,你们决定了家纺行业的未来。如果各位认为明年还有钱赚,我抄都抄了,或者说国外的可以抄国内的不要抄。我跟企业有一些接触,我也关注行业的发展,我也很着急,以我个人的能量我确确实实没有办法,我现在连教好那个学生的能量都没有,我还是想借这个机会呼吁一下广东企业的老板应该觉悟,你们曾经做过一些很好的事情,前段时间关于产权保护的问题,我觉得这个事情是合力的,广东的企业为什么发展到这个时候大家都觉得有危机?与其他企业、和国外其他企业相比你们都不弱,但是没有合力,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韩国、小小的日本可以做的那么强?我昨天晚上聊天到四点,刚才吃饭的时候我们那帮人又聊了一遍,我突然感觉今天都不知道要说什么了,如果在座的有一半是我们教学的、设计师,有一半是企业,如果那样的话中国的家纺行业不用再谈设计改变什么。
第四、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距离,刚才我说了院校的资源非常有限,我们可以埋怨国家的投入不足,我想这无济于事。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不可以算一个数,我们没面投入在设计开发上的经费到底是多少,占利润的百分之几,包括设计师的工资。然后我们再对比一下国外或国内做的比较好的企业,他的研发投入占利润的百分之几,如果目前有超过5%的,我觉得这个老板很值得交朋友。如果是3%都不够或者是1%多的而且这个企业还赚钱,我想这个老板一定是信佛的而且很诚心。
这是我想了多年的四个问题,关于人才设计的朋友,我昨天跟(张锋)说过这样的话,可能是有点气馁的,我个人对家纺行业的未来是不看好的,起码在有生之年。可能与会场的气氛不符,但我们要办下去,每年还要有很多设计师投入到行业,可能很累但还是要干,我不喜欢说那种空话,设计能改变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真的希望今天这个论坛能先改变一下我们自己,改变一下行业的主角、老板们的看法,老板对设计的重新认识。各位老板,对不起,我这话可能说重了(笑)。我先谈这些,有点像牢骚,但我确确实实觉得谈大概念没有用,因为在座的很多老板都曾经给予我们教学很多很多的帮助,可以一点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下面在座的老板,广州美术学院染织艺术系可能就没有了,这么多年来我得到很多老板的支持,跟他们企业也有各种各样形式的合作,包括新教学模式的调整都依赖于这些企业老板们的先知,希望你们在理解我们院校难处的时候、在发展自己事业的时候真的希望中国广东的行业老板们能给自己多一点信心。我认为中国的设计之所以所谓的“落后”,首先因为我们老板的不自信。我举个例子,有一个毕业很多年的学生回来跟我聊天,他说我学设计学错了,好郁闷啊。我说怎么了?他说我在那个老板做设计,他每次都先拿出参考的东西给我看然后再看好不好。有一次说我做的很不错,问我参考哪里的?我说我自己错的。老板说行不行啊,结果就这样枪毙了,我们老板们没有参考不敢用。每年拿了那么多的钱去考察作用在哪里,把我们的设计师放到什么位置,我说话有点激动,因为那是我的学生。说到人才请各位思考一下你们需要的人才是什么,是需要一个熟练的技工还是一个创新的设计师,千万不要把技工跟设计师放到一起。
我有一个说出去工作老板开800块钱的工资,开1000块钱都不给。我当时跟那个设计师说你不要谈了,你走人,这个老板不值得你跟。我们这个行业相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说,所谓的环境跟待遇应该是很低的。本科出去给1500块钱老板觉得不错了,给2000块钱觉得很高了,给2500觉得很不错了,这样的环境能吸引什么样的人?其他行业同样一个班的学生可能出去就是2500块钱,这样凭什么去家纺行业。老板会算帐,学生也会算一个基本数,每个月房租700元、吃饭最少500元,我不要活吗?
【嘉宾主持迟宗君】霍教授的演讲引起了共鸣,大家有什么问题?
安东尼:我是从意大利过来做设计,刚才你说你是老师,我在意大利也做过老师,做老师很难。我理解你的心情,我想鼓励你一下,我觉得在中国目前是很难,而且大家的意识很难改变,也许他根本不明白你在做什么,你需要平台。
韩雪:中国的老板开始要生存,要吃饭了,最后才有钱请设计。
安东尼:我的意思是鼓励你,现在中国老板的意识也改变了,你当老师的也要改变意识,为什么?中国的市场太大,市场就可以带动经济,带动经济就可以带动设计,这是我目前的看法。你怎么想?
霍康:首先谢谢你的鼓励,我一定好好活下去。
安东尼:给你和中国的年轻设计师们鼓励,我已经很老的了。在二十年前我到工厂打工的时候老板连工资都不付给他,但现在我做到这样钱会来了,是慢慢提升自己,相信自己的设计,对自己充满自信,我一定可以,我是最好的,所以到时候钱也来了、工资也发了。
霍康:谢谢安东尼对我的鼓励。我刚才说的那句话也许会使大家担心了。回答安东尼其中的一个问题,我正好教书教了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我看到了家纺行业从头到尾的发展,而且参加了就近这十年的一些工作,我们家纺人才的培养算起来也是从90年代末开始,说起来是梁丽韫这一届开始才真正有所谓家纺人才、家纺设计这一说。中国的设计环境从目前情况看是不乐观的,我刚才也说过安东尼能碰到韩女士这么好的老板,我也想知道韩女士经常出差到什么地方,我也碰到你(笑)。如果中国多一点像韩女士这样的老板,我刚才这番话就不会说。
我也说了活还得干,我也看到我们的设计师工资很低、经常被老板否定,但是我看到这个展会里的很多产品做的还是很不错的,这个行业还在发展。这个我倒是不担心,我这么说是不是苦肉计,让大家笑一笑引起大家的注意,我想只是起这个作用而已。对所谓的前途我想还是有的,刚才安东尼说了一句话我非常赞同,他说不是设计改变中国,而是中国改变设计,这也是中国很多设计人的美好愿望,我也想以这句话结束我的发言,我希望这个美好愿望不会变成梦想,更加不会变成幻想。谢谢大家。
【嘉宾主持迟宗君】霍教授刚才更多从他职业的角度就人才培养谈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也引起了很多共同的思考。下面有请梁女士,她可能更多是从用人的角度,人才对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来谈谈设计改变中国,有请梁女士。
【梁丽韫】各位台下的嘉宾、领导、老师下午好!今天很荣幸有这个机会针对“设计改变中国”这个话题跟大家分析、探讨一下中国家纺人才行业的现状及企业设计师的声音。跟大家讨论之前,我先介绍一下目前人才的三个现状:我国是人才基数大国,2008年中国统计局统计2007年中国人口已经达到13.2亿,基数这么大的国家;企业和学校经常会谈到一个问题,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好企业,企业又说找不到好的人才,这出现一个什么问题?给我们画上什么问号,我觉得这是一直探讨的。说第三个现状之前我想先回忆一下大学生活,在我读大学的时候霍老师是我们的系主任,他也是我们尊重的人,那时候我们班共24个学生,后来有一个人退学了,就23个人。很多专业知识都是霍老师教给我们的,在一段工作过程中很多知识我都忘了,很多知识用不上,但是有一点就是霍老师对行业的信念我永远放在心上,就是他刚才说到的他这么多年来为染织专业和行业如何结合、如何找到一条出路所做的努力、所坚持的信念,很可惜,这么多年工作我看到很多很优秀的设计师,但同时也看到了很多对这个行业诚信、忠诚度质疑的设计师。我这里说一句话回应刚才霍老师说的,企业的老板不是不愿意付出,如果企业的老板都能找到一个愿意为行业付出,有这个真诚度、热情度工作的人,我相信很多老板都愿意把这个岗位交给他。
我今天说的有两方面,第一是对企业的,第二是对学校的。
我觉得人才跟行业的发展是涉及到两方面的,首先我觉得企业应该担负起责任,无论设计师多好,没有一个好的平台、空间设计师怎么样也发挥不出来,所以我觉得企业要确立一种正确的观念。中国的家纺行业虽然发展很迅速,但是我们的产品档次一直提不上来,我觉得有很多原因,一个是行业的水平,二是行业的历史,三是对软件硬件的投入,四是研发投入。问一下大家,在这几方面里各自的得分是多少,往往很多同行或业界的同行把目标锁定在设计这一块,认为设计能改变家纺行业或者行业到这样一个层次、瓶颈设计就能带动。我觉得不是的,在这几年我们确实看到中国为提高家纺设计而做出的努力,但是设计不是公益的,完全依附在企业当中,所以当前先改变企业,从根本上去改变,而且要树立一些正确、有用的价值观。
一、我觉得要唤醒企业家对家纺设计的作用,唤起迫切性,家纺企业是在设计当中的,我们的设计是无边界的,我们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向会随着企业的产品市场或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而走的,只有企业能够真正认识、真正去面对家纺产品中所面临的问题,客观去对待,让设计师更清晰、更明白我们的方向是怎么样的,有一个引领的作用,这样才能为家纺行业的发展、设计师的创新提供无限的条件。
二、我们企业必须注重设计资本的投入,设计资本包括很多,包括软件设施、硬件设施,软件比如我们的架构、设计师水平、市场意识、管理等等。硬件也包括很多,包括设计师设计了东西出来有没有新的工艺帮我们实现,我们的设备、硬件配套等等。所以我觉得硬件配套跟软件配套是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设计,是我们设计的保障,没有了它我们的语言就不能展现出来,所以设计资本的投入对设计师或设计行业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思想意识一定会带动企业文化,现在大家都提倡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是一种很虚幻的东西。目前分析一下国内家纺行业的总体水平,它为什么会落后?除了家纺行业起步起的晚以外,我觉得以往的那种急功近利竞争模式一定程度上让企业赚到了钱、赚到了利润,到底它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有没有利,这种急功近利的模式在家纺行业是普遍存在的。一直以来家纺行业可能是替别人加工,从中占取微不足道的加工费,我希望有意识的家纺企业能够树立品牌,进行技术改造、研究投入以及引进新的管理制度,这样肯定会给家纺企业带来另一个春天。
刚才我说了,我也是代表企业的角度给学校提一点意见。对于学校的专业培训,我们很希望他们能够进行目标性的人才培养。
随时随地看,还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哦。
热点资讯
热点图文
蓄势待发!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开展在即!
盛夏伊始万物并秀。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将于7月1-3日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展为华东地区纺织服装供应链...
文化自信激扬时尚创意,产业互联聚合集群之力 高阳毛巾荣获十大时尚引领榜样殊荣
日前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纺织服装年度精锐榜发布仪式暨2021行业精英论坛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尽责任,intertextile家纺展携手企业逆向前行
近期,家纺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中国国际家纺展组委会一直在密切关注企业的复工情况,并与中国家纺协会一起,对企业展开问卷调查活...
一元开店,店联盟全新上线
还在店里坐等顾客上门?还在发愁库存压力?没有优质一手货源?有了店联盟,以上问题统统帮您解决!店联盟是什么?店联盟拥有多种...
家纺市场成交稳中攀升
近期,中国轻纺城传统市场家纺市场成交局部活跃,涤纶长丝类装饰面料挂样品种增加,现货上市场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