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网
首页 > 行业 > 资讯 > 市场 > 深圳家纺展高峰论坛设计改变中国

深圳家纺展高峰论坛设计改变中国

 2008-9-9
 

深圳家纺展高峰论坛设计改变中国

  (一)行业篇

  【黄锦权】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设计师、各位行家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广东省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对光临本次以“设计改变中国”为主题的全国家纺行业高峰论坛的各位专家、业内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衷心的感谢!

  “设计改变中国”,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作为一个行业的高峰论坛,这个命题在策划过程中我们也曾有过疑虑,题目是不是大了一点?是不是夸张了一点?经过考虑我们认为提出这个命题是切中实际,就是说作为一个行业,她的发展必需站在全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形势下研究,甚至要站在全球的角度去分析研究,才能够把握整个行业的方向。现在提出“设计改变中国”,中国改革开放到今天所面临的问题、中国传统产业发展到今天所面临的矛盾,基于这一点我们提出“设计改变中国”这个命题。

  今年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十分特殊的一年。这是一个奥运年,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周年,这一年,中国的经济在诸多矛盾中保持高速增长、举世瞩目和全国欢庆的奥运盛典与国内外不和谐的杂音并存。冰雪灾害、地震灾害与中国人民抗震救灾的悲壮情景镇静全球。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都集中于2008年。在我们看来,这绝不是偶然的。这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共同的课题: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政治、经济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历史的转折点,面临新的挑战,中国需要改变。改变中国的源动力很多,“设计”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

  众所周知,“中国制造”已是中国在国际上的名片。但“中国制造”在给中国经济发展、世界人民生活素质的改善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对中国环境、资源、劳力的透支,中国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巨大考验。“中国制造”的口号应运而生。而“中国制造”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是中国设计。设计使中国制造有了自主知识产权,这不仅使中国制造的产品增加附加值,而且会在各个领域中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大力培植和发展中国设计,是中国下一阶段的“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家纺生产大国。中国的家纺出口占世界家纺出口贸易额的1/3,但是中国至今仍不能称之为世界家纺强国。中国家纺产业改革开放后的前二十年,基本上处于模仿阶段,后十年开始了自己的设计研发,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家纺出口产品大部分仍然以贴牌加工生产为主,以拼劳力,拼资源,牺牲环境和劳工福利为代价。与其他传统产业一样,此种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在2008年,人民币升值,国家退税下调、国家出台材料加工保证金制度、劳动合同法出台、环保要求的压力、原材料大幅升价的压力等等都集中反映到今年。珠三角、长三角大量的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陷入困境。不少企业关停外迁。出现这一局面,有各种各样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因素,但是归根结底,这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向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必经过程。曾是当年香港、台湾、南韩、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从发展中国家地区转化为中等发展国家、地区所走过的路。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包括家纺产业要度过目前的危机,唯一的道路就是加强设计研发,实施品牌战略。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的部分家纺企业,特别是广东的家纺布艺企业,早在几年前已经感悟到发展模式需要创新、设计创新,实施品牌战略对企业、行业的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他们企业的经营不再仅仅是关注生产制造环节,而把更多的经历放在设计研发、营销服务环节,形成定位准确,各具特色,并为市场认可的知名名牌。在传统产业前一阶段发展模式已经落后、诸多矛盾集中反映的2008年,他们基本上能从容应对。他们是设计国家中国的先行者。

  然而从全行业整体上来说,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设计”转变仅是在起步阶段。中国设计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设计更未被国际所广泛认可。中国的品牌能进入国际市场的更是凤毛麟角。中国的设计,中国的品牌要为国际市场认可,我们尚有很长的一段艰辛的路程。说到底中国还不够强大,中国的软实力、文化、品牌要让全世界接受特别是世界发达国家接受还需要经过一段艰苦努力的过程。我们今天组织“设计改变中国”的论坛,其目的正是引起行内的重视,探索这条充满艰辛但又必须经历的新一阶段中国家纺行业设计创新的道路上一路走好。

  回答这一课题,主要听下面各位专家的意见,我个人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

  一、我们还要虚心学习和借鉴,我们要承认我们的设计还是落后于国际发达国家,我不是做设计的,我感觉局部的某种花型、某种布也许能达到国际水平,但是总体的展会也好、展厅也好、样板也好总是觉得差一点东西,整体的配套协调总感觉我们缺少一些东西,我们要学习国际发达国家家纺设计的理念、方法、机制、技巧,倡导中外设计师的交流合作。今天我们也请了一位意大利的设计师跟我们交流,跟我们讲讲他对设计的看法。

  二、设计要适应市场与引导市场。逐步将“中国制造”打上“中国设计”的烙印。刚刚大师们的时候也聊到这个话题,什么是中国文化?怎么用中国文化使得中国设计被世界发达国家的人所接受?今天论坛时间的关系也不展开说,我的看法是中国文化无疑是博大精深,但是中国文化怎么被国际所接受呢?中国的设计怎么做出自己的特色呢?我想还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总不能脱离现代社会,我们要把古代精华的东西、把适合现代人生活的东西拿出来,外国好的东西我们融化到中国。刚刚讨论也说到了,中国也是一个能够融化或者包含国内外最先进文化的一个大国,所以中国能够渊源流长,几千年的文明一直延续到今年。

  三、为“中国设计”营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条件与氛围。这包括国家、行业、企业、社会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包括政府、协会、企业对设计创新的支持和鼓励。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比如说我们设计人才不够,设计人才不够与环境、气氛有关,讲白一点就是待遇,如果一个设计师一年几百万的年薪,我看很多人才都走向家纺行业。再就是国家对家纺行业的保护不得力,那怎么办呢?我们从自己努力,协会从协会自己做起,坚决打击仿冒产品。作为企业应该从自己做起,怎么尊重设计师,能够使他们的收入跟社会贡献相适应。经过大家的努力,社会、国家营造设计创新的氛围条件会慢慢赶上。

  最后,我代表主办单位对在座的所有设计师们表示由衷的敬意,中国家纺行业未来的发展寄托在你们身上。设计改变中国,中国蒸蒸日上!多谢大家!

  【嘉宾主持迟宗君】黄会长留步,按照今年论坛的设计是这样的,每一个主题有两位专家或学者在谈完自己的观点以后有一个互动,为了体现实效性,每一位谈完以后我们就进行互动,便于贴近交流。刚才黄会长从行业的角度诠释“设计影响中国”这个主题,谈到这个问题以后在座各位对此的理解或者说你还需要做什么样的交流?

  提问:大家好!黄会长好!我是来自西安的,我想请问黄会长,“设计改变中国”这样一个行业的推动将会给我们行业及家纺行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谢谢。

  【黄锦权】在我刚才的讲话中讲到这个意思,原来中国的传统产业包括家纺产业是牺牲我们的资源、环境、劳工福利去做的中国制造,到目前为止这条路很难走下去。“设计改变中国”我们期望能够带动整个家纺产业的升级,提高家纺产业的附加值,这不单是产品的附加值,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但经济上要发展,文化软实力上也要强调。在设计方面让世界人民认可中国的文化,中国以前叫崛起,现在不提崛起了,中国还要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在这个过程中设计给我们带来的价值无可估量。

  提问:大家好!黄会长好!我是来自西安皇室布艺设计有限公司的设计师张丹,请问黄会长,您认为创新在设计领域中有多大的空间?谢谢黄会长。

  【黄锦权】讲到这里我也很佩服设计师,现在中国有一万家企业,实际上远远不止一万家,设计师在想什么东西、在画什么东西呢,今天花花草草、明天是皇宫的、自然的、几何的、抽象的,我很佩服这些设计师。说有多少空间呢?我想空间还是无限的,毕竟中国的文化渊源流长,更重要的是每个时代的进步并不是说你画了新的什么东西,而是你从历史上、文化上、国内国外找到一些东西,符合现代社会人类的要求,这就是设计追求的。人的需求很广泛,特别是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很快,中国的很多老百姓个性化消费越来越明显,有些喜欢古典的、有些喜欢自然的、有些喜欢优雅的、有些喜欢温馨的,你要根据企业的能力、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源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研究,在这方面的题材、素材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我想设计的空间还是很大的。简单回答到这里,谢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扫一扫,转到手机阅读:

深圳家纺展高峰论坛设计改变中国
回复 157229 到 家纺网 微信
随时随地看,还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哦。

热点资讯

热点图文

家纺网
阅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090135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14号
我们的服务 | 我们的优势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TAG标签 | 家纺品牌大全
Copyright (C) 2014 Hometex1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品牌推广热线: 021-61529598 61115182
网站服务热线: 021-61529577
市场合作热线: 021-6152958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品牌推广,招商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展会合作,友情链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资讯发布,新闻投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资料修改
家纺品牌 | 家纺资讯 | 家纺产品 | 家纺店铺 | 家纺招聘 | 家纺展会 | 家纺公司 | 家纺订货会 | 家纺加盟 | 家纺排名 | 家纺知识 品牌加盟
收缩
  • QQ咨询

  • QQ咨询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 加微信咨询
  • 电话咨询

  • 400-800-1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