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织布机织出锦绣生活
“如果说加工老粗布是传统手工艺术,而将老粗布制成各种成品,则蕴含着更多的民间绝活儿。”在开发粗布新产品时,秦素军格外注重如何保留民间特色,潜心挖掘其中的民间绝活儿。
而实际情况却是,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民间绝活儿面临失传的景地。“像手纳、手绣、抽纱这些传统工艺,在一般的粗布加工厂已很少见了。”秦素军说,就拿加工制作一件粗布被罩来说,如果采用机器绣花、机器缝边,速度比人工要快得多,但老粗布的乡土特色就无法真正体现出来了。因此,对于公司开发的各种粗布床上用品,秦素军坚持手工缝边和手工绣花。这样做出来的粗布被子看起来就显得更加优雅高贵、富丽堂皇。秦素军说,一套绣花粗布床上用品,两个技术熟练的机工需要半个月时间才能完成,虽然花费了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提高了成本,但完整保留了粗布的乡土特色,给人“原汁原味”之感。
“故道家纺”手绣工艺品古朴典雅,生动逼真,时代气息浓厚。在2006年的河南省旅交会上,手绣作品“百年好‘荷’”荣获金奖。今年5月15日至18日,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举行,“古韵盘扣四件套”吸引了众多中外客商的青睐,最后被一位美国商人以高价买走。
如果说手纳、手绣是较难掌握的手工艺术,那么抽纱则是粗布手艺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工艺。秦素军说,她的抽纱作品系纯手工制作,绣工在织出的粗布上,采用针织工艺,钩织出各种图案,再抽掉部分棉纱,形成镂空,这样就形成了一件精美实用的艺术品。
在机械化的商品经济时代,这种密集型手工劳作已经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产品价格的上涨赶不上加工工价的上涨,绣工越来越少。“在市场上看到的抽纱作品一天比一天少,关键是商家无利可图,我坚持做这个,根本赚不了几个钱,重要的是想留住这项民间传统手工艺。一个粗布产品经营者,有责任这样做。”秦素军感叹道。
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抽纱在滑县一带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同时也具有艺术价值。“我不想看到它渐渐远行,最终消失。”秦素军希望滑县的抽纱工艺能得到政府的扶持,让这项传统手工艺得以继续传承。如今,她的抽纱作品已被安阳市政府外事办定为对外交流指定用品。
老粗布本来是一种最普通不过的农家布,秦素军却靠智慧将它们演绎成了高雅富贵的艺术品,并且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得更远。2005年8月的一天,天气闷热,秦素军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她在思考如何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开发研制粗布新产品。躺在硬硬的凉席上,失眠的秦素军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若用老粗布编织一种凉席,岂不就没有那么硬了吗?睡在上面一定很舒服。
刚冒出来这种想法时,秦素军认为有点儿不切实际,甚至是异想天开,可她很快就为自己的设想找到了依据:小时候,母亲用粗布织的口袋装小麦,几天后,麦子在口袋里发热,而袋子外边仍是凉凉的感觉,厚厚的粗布口袋有很好的隔热作用。想到这些,秦素军再也无法入睡,她翻身起床,从屋里找到一条破旧粗布口袋,一线一线将其拆开,然后又一针一针将其缝合在一起,她在仔细琢磨粗布口袋为什么会发凉。
潜心钻研让秦素军豁然开朗,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秦素军用传统上等精束棉,采用双经双纬编制出了一种粗布凉席,效果正像她所期待的那样:睡在上面舒适凉快,看起来美观时尚。她还给这种粗布凉席起了一个入耳的名字,叫“空调凉席”。因为这种粗布凉席不粘身,有着较好的吸汗、透气功能,一上市就成了抢手货。秦素军的“空调凉席”和手绣“春秋被”在今年我市旅游宣传纪念品暨旅游企业形象展示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随时随地看,还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哦。